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与审美》期末考试重点题汇总
1
【单选题】(20分)
下面哪一项关于人生境界的说法不正确?
A.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B.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C.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D.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只会反映在超功利的人生层面上。 正确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会体现在日常生活、工作、审美等层面上,其中,前两者都是功利层面,只有最后一种是超功利层面。 3
【单选题】(20分)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
觉和想象力,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A.美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创造性;
B.审美活动的核心就是创造一个意象世界,这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具有唯一性和一次性,而这正是“创造”的本质;
C.不仅智育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美育亦是; D.“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的培养,不能靠智育,而要靠美育。 正确
智育一般都是在理智的、逻辑的框架内进行的,而美育则培养想象力和直观洞察力。
1
【单选题】(10分)
《艺术与错觉》一书的作者是?
A.克莱夫·贝尔
B.汉斯-格奥尔格·伽德默尔
C.恩斯特·贡布里希 D.阿瑟·丹托 正确
《艺术与错觉》的作者是英国艺术理论家恩斯特·贡布里希(学生如只回答贡布里希或冈
布里奇,也算对),出版于1960年。该书是西方艺术理论界的名著之一。
3
【单选题】(10分)
以下符合黄休复《益州名画记》原意的表述顺序是?
A.妙格、逸格、能格、神格 B.神格、能格、逸格、妙格 C.能格、妙格、神格、逸格
D.逸格、神格、妙格、能格 5
【单选题】(10分)
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主张的艺术观念是?
A.形式为艺术的根本 B.形式表达思想 C.形式从属于内容 D.形式是思想的结果 正确
只有A才是西方历史上的艺术形式论所标举的观点,而BCD则是其反对的传统观点,故只
能选A。
7
【单选题】(10分)
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感兴论是在下列时期成为普遍性的艺术
观念的?
A.先秦两汉时期
B.魏晋至唐代 C.宋元之际 D.明清之际 正确
B才符合,其它三项都符合。
1
【单选题】(10分)
“春蚕吐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顾恺之 B.曹仲达 C.吴道子 D.尉迟乙僧 正确
顾恺之画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其笔迹周密,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畅。 3
【单选题】(10分)
“屈铁盘丝”是哪位画家线条的代表性特点?
A.顾恺之 B.曹仲达 C.吴道子
D.尉迟乙僧 正确
尉迟乙僧是中国唐代于阗国(今新疆和田)画家,所作佛画,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 5
【单选题】(10分)
“锥画沙”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B.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C.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D.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正确
中国画技法术语,用笔的方法之一。以锥子划沙,起止无迹,使其藏锋,画乃沉着。 7
【单选题】(10分)
“屋漏痕”是一种什么样的用笔技法?
A.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 B.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
C.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
D.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正确
中国画技法术语,用笔的方法之一。比喻用笔如破屋壁间之雨水漏痕,其形凝重自然,形成极为顿挫有力的痕迹。 1
【单选题】(10分)
雕塑与绘画在空间形体上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A.雕塑是无色的,绘画是有色的
B.雕塑是二维空间的形态,绘画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 C.雕塑和绘画都属于造型艺术
D.雕塑具有三维空间的形体,绘画则是二维空间的形体
5
【单选题】(10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