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心理学习题库
一、解释下列术语
教学
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
行为目标
表现性目标
行动动词
性能动词
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
目标参照测量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答案
二、填空
1.传统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和 。
2.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
3.克服目标含糊性的三种目标陈述技术是(1) ;(2) ;(3) 。
4.写出行为目标的三个条件是(1) ;(2) ;(3) 。
5.教师课堂设计的主要环节是(1) ;(2) ;(3) ;(4) 。
6.广义教学(instruction)包括课前 、课中 与课后 。
7.狭义教学(teaching)主要指(1) ,(2) ,(3) 。
8.加涅教学目标陈述中的五个成分是(1)行为产生的情境;(2) ;(3) ;(4)学习的对
象;(5)工具和限制条件。 , 答案
三、选择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精神。”这样陈述的目标是 。(1)行为目标;(2)认知行动结合目标;(3)含糊的目标;(4)情感与行为结合的目标。
2.上述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应属于 领域目标。(1)知识;(2)技能;(3)过程与方法;(4)情感。
3.“给予新习得的词语(如work hard,warm up等),学生能造出合适的英语句子。”这样陈述的目标符合 要求。(1)行为目标;(2)认知与行为结合目标;(3)表现性目标;(4)过程目标。
4.上述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是 。(1)智慧技能;(2)言语信息;(3)语文知识;(4)认知策略。
5.下面的词语中的行动动词是 。(1)热爱;(2)写出;(3)读懂;(4)辨别。
6.反映掌握定义性概念的性能动词是 。(1)辨别;(2)理解;(3)分类;(4)识别。
7.反映掌握高级规则的性能动词是 。(1)生成;(2)运用;(3)分析;(4)思维。
8.下列适合描述态度目标的行动动词是 。(1)认可;(2)讨厌;(3)尊重;(4)朗诵。
9.在现阶段指导任务分析最全面的理论是 。(1)建构主义理论;(2)信息加工心理学;(3)加涅的学习条件论;(4)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论。
10.教学设计中引入任务分析的基本目的是 。(1)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学;(2)分析学习的条件;(3)开发科学培训方案,节省培训成本;(4)根据不同学习类型的不同过程和条件进行教学设计。
11.假定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汉语主动句变被动句的规则,测验学生掌握该规则的行为目标是 。(1)学生能说明什么是被动句;(2)学生能理解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异同;(3)给予若干主动句,学生能变成适当的被动句;(4)学生在谈话中能用上被动句。
12.外语课教完后,教师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尤其是语音的标准和连贯。此种检查主要测验的学习结果是 。(1)言语信息;(2)发音方法;(3)动作技能;(4)语言辨别技能。
13.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教学目标是传递“言语信息”,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对中学生而言,最适当的方法是 。(1)自学;(2)讲授法; (3)指导发现法; (4)听说法。
14.如果教学目标是程序性知识,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对中学生而言,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是 。(1)自学;(2)讲授法;(3)指导发现法;(4)精讲加变式练习。 答案
四、研究与设计
下面是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请根据本章习得的教学设计原理为这节课重写一份规范的教案。要求如下:
1.陈述可以测量的具体教学目标;
2.分析教学任务;
3.根据任务分析提出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步骤、师生活动和教具等;
4.编写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的测验题。
附录:圆柱、球的认识
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二册《圆柱、球的认识》:教师可从实物分类入手,揭示教学主题。
教师出示装有实物的袋子,把袋子里装的物品倒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让学生看到皮球、乒乓球、圆柱形的药瓶、易拉罐及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仔细观察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布置学生相互议论,怎样按照形状的差别把这些物品区分开来,并请学生上台分给大家看一看。当学生把已认识的长方体分为一类、正方体分为一类、药瓶和易拉罐分为一类、球作为一类时,教师左手拿药瓶右手拿球,对学生说,这两种物体的形状特征,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后,按“直观认识,感知形体”、“初步抽象,认图识形”、“组织游戏,巩固感知”这样三个步骤来安排教学活动。
一、直观认识,感知物体
1.认识圆柱体 师:(举起圆柱体模型)这就是圆柱体(板书:圆柱)讲台上哪些物体的形状和它一样? 生:(上台操作)罐头盒、易拉罐、蜡纸筒和它一样。 师:对,这些物体的形状和圆柱体相同。你们能不能从自己的学具中取出形状是圆柱的物体? 生:没削过的铅笔、小电池、清凉油盒等。
师:小电池是圆柱体吗?大家想一想,看看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生:汽油桶、水管、笛子、接力棒等。
师:对,同学们想到的这些物体都是圆柱体。现在请大家用手摸一摸手中的圆柱体,有没有平平的面:请指出它在哪里?
生:有两个平平的面。竖着放,上下各一个面,横着放,左右各一个面。 师:大家再摸摸弯曲的部分,粗细一样吗? 生:(摸摸各自的圆柱体)一样。
师:圆柱体有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一样、中间粗细一样。现在请大家讨论一下,粉笔、蜡笔是不是有圆柱体的这些特征。 生:(讨论后)粉笔不是圆柱体,未削过的铅笔是圆柱体,截断头的蜡笔是圆柱体。
2.认识球体
(施教程序、提问方式与认识圆柱体相同)
3.辨别圆柱和球
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圆柱和球,现在我把圆柱体和球混在一起,你们能很快指出哪些是圆柱体、哪些是球体吗?
师:请同学们把几个球形的学具垒起来,好垒吗? 生:(动手实践)不好垒。容易滚下来。立着容易垒起。
师:我们用课本、文具盒作个斜面,把圆柱和球轻轻放在斜面上,然后松手,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球形的东西容易滚下来:圆柱形的东西躺着才能滚动,立着的时候只能滑下来。
二、初步抽象,认图识形
教师说:同学们,我们已经能识别许多圆柱、球的实物形体了,这两种形体怎样用图来表示呢?请看投影。接着,教师按以下顺序呈现幻灯片: (1)呈现实物图:罐头盒、圆水桶、篮球、玻璃球。
(2)抽出实物图:呈现直观图,图上有许多线条和小黑点的阴影,表示暗的部分。 (3)抽出直观图,显示几何图,用实虚线表示。演示完,教师小结:今后不论什么物体,不论它的大小,只要形状跟刚才我们看到的几何图一样,我们就说它的形状是圆柱体或球形。
三、组织游戏,巩固感知
1.举牌游戏。把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和不规则形体混在一起放在讲台上,指名学生用手帕蒙住双眼,先摸出一个物体,后说出体形名称:或先说出体形名称,然后去摸。其余同学做裁判。对的举绿牌,错的举黄牌。
2.同桌同学一人说形体名称,另一人闭眼在自己的学具里摸,轮流作两次。
3.做一做,如果有一个很重的长方形物品,要在平坦的路面上移动,下面垫什么形状的物体滚动较方便、省力。动手用文具盒、铅笔、玻璃球等做模拟,试一试。 完成上述三个步骤后,教师请学生翻开课本,说说课题是什么,告诉他们课题旁边的(2)是表示第二课时。看主题图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书本上提出的两个问题。看第二幅图时,教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哪些东西的形状是圆柱,哪些东西的形状是球,哪些东西既不是圆柱也不是球,把它们标记出来。
(作者为福建省福安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答案
五、判断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各级目标是行为目标的范例。 答案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