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心理学习题库

教育心理学习题库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3:06:17

五、判断

1.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2.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将学到的规则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学习就是解决问题学习。

3.在加涅的八类学习中,解决问题是该分类系统的最高学习形式。

4.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悟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5.专家解决问题时由于善于应用一般解题策略,所以他们比新手解决问题快而且不易出错。

6.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7.对同一个问题若两个学生都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和智商水平,则我们可以推论,他们两人会以相同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

8.阅读和写作过程都可看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用广义的知识的掌握来解释。 答案

六、问答

1.简析奥苏伯尔和鲁宾逊关于问题解决过程模式及其独特贡献。

2.举例说明什么是问题空间。

3.用实例说明“图式”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监控能力在解决数学问题和写作中的重要性。 答案

--------------------------------------------------------------------------------

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术语

问题: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

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通常由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认知

操作三种成分构成。

功能固着:指个人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思考僵化现象。

问题表征:问题解决的步骤之一,指形成问题空间,包括明确问题的给定条件、目标和允许的操作。

问题表面理解:指解题者逐字逐句读懂描述问题的每一个句子。读懂的标志是他能用自己的话重复问题的条件。

问题深层理解:指在问题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把问题的每一陈述综合成条件、目标统一的心理表征,通常包括两个方面:识别问题类型及区分问题中的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

问题监控:问题解决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过程的意识与监控,其实质是问题解决者的反省认知能力。

杜威解决问题五阶段模式:杜威1910年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的反省思维的五阶段,被后人称为解决问题的五阶段模型。这五个阶段是:(1)暗示:困惑、挫折或意识到困难的状态;(2)理智化:确定疑难究竟在什么地方,包括不太具体地指出所追求的目的,需要填补的缺口或要达到的目标;(3)假设:提出问题的种种假设;(4)推理:如有必要,连续检验这些假设,并对问题重新加以阐述;(5)用行动检验这些假设:进行验证,证实、驳斥或改正假设。

专家—新手比较研究: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专门领域问题解决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先根据一定标准选择专家和新手,而后给他们呈现专门领域的问题并观察记录他们的表现,最后对专家与新手的表现进行分析,找出专家不同于新手的地方。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实质是问题解决。

定义明确的问题:指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允许的操作三个成分都明确的问题。

定义不明确的问题:指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允许的操作三个成分有部分不明确的问题。

心理定势:也称心向,指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它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既起积极作用,也起消极作用。

背景命题:奥苏伯尔的术语,指学生从认知结构中与当前问题的解答有关的事实、概念和原理。

机遇推理:格拉泽描述专家解决问题时用的术语,指专家在收集信息到一定程度之后迅速把

握住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经过一步一步的推理得到的。

二、填空

1.尝试与错误

2.暗示,理智化

3.呈现问题情境命题,检验

4.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允许的操作

5.推理规则,策略

6.执行解题计划,监控

7.识别问题类型,区分问题中有关与无关信息

8.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9.策略性,程序性,反省认知

10.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允许的操作三个成分都明确的问题,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允许的操作三个成分有部分不明确的问题。

11.准备,孕育,明朗

12.事物或事件一般特征的概括

13.教什么,如何教,从何处教,从何时教

三、选择

1.⑶。用绳子打结涉及肌肉运动模式的习得,属于加涅所讲的动作技能,而问题解决则属于智慧技能。

2.⑵。

3.⑴。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应将有限的容量用于新内容的学习。例子熟悉,学生就不必花更多的工作记忆容量来对例子进行加工,从而腾出更多的容量用于新内容的学习。

4.⑷。小学生执行解题计划的计算技能已经熟练,要学习的是如何运用概念规则表征问题、设计解题计划等活动。计算只求精确到“π”,就突出了学习与教学的内容。

5.⑷。传统心理学的分析注重分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作用,认知心理学则用广义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能力。

6.⑷。写作能力涉及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三类知识的协同运用。低年级儿童因其反省认知能力未得到很好发展,构思策略的学习受到限制,陈述性知识和语文基本技能则是适宜于儿童学习的内容,通过丰富其生活经验来使其获得写作所需的陈述性知识,通过训练他们正确使用字词句的技能来为写作准备所需的程序性知识。

7.⑷。

8.⑶。

9.⑶。写作时,构思策略和使用字词句的基本技能都要在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中进行。相比较而言,构思策略对提高终稿的质量更为重要,放宽基本技能的要求,可将更多工作记忆容量用于构思,从另外角度看,就减轻了工作记忆负担。

10.⑷。本章所讲的问题解决不是概念规则的简单运用,而是要产生新的思维结果,这样问题解决就等同于创造。问题解决能力涉及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创造性也要围绕三类知识的教学进行。

11.⑶。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分析,传统的观点主张用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因素来解释,认知心理学主张用广义的知识来分析。⑴,⑵,⑷都是用传统观点进行解释,⑶中的知觉模式,是广义的知识的一种。

12.⑶。本题考查传统观点和认知心理学对专家问题解决能力的不同解释。⑴,⑵为传统观点的解释,认知心理学认为专家短时记忆广度大,源于专家的原有知识和对知识进行组块的策略,⑷只看到了记忆策略的作用,忽视了原有知识的作用。

13.⑵。作文构思能力实质上是策略性知识,根据第五章对程序性知识的分类,非专门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即是策略。

14.⑴,⑶。该策略是适用于加法运算,属于专门领域的解题策略,而且这种策略经多次练习后可以熟练,达到自动化水平。

四、研究与设计

1.略;2.略

五、判断

1.正确。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6.错误。7.错误。8.正确。

六、问答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心理学习题库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五、判断 1.广义地说,桑代克的迷箱实验中的猫学会了逃出迷箱,则猫解决了问题。 2.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将学到的规则应用于新的情境,这种学习就是解决问题学习。 3.在加涅的八类学习中,解决问题是该分类系统的最高学习形式。 4.试误式解决问题是动物解决问题的特征;顿悟式解决问题是人类解决问题的特征。 5.专家解决问题时由于善于应用一般解题策略,所以他们比新手解决问题快而且不易出错。 6.新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用于问题表征的时间一般多于专家。 7.对同一个问题若两个学生都有相同的背景知识和智商水平,则我们可以推论,他们两人会以相同的速度解决这一问题。 8.阅读和写作过程都可看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阅读和写作能力可以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