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学的旅游研究 - 图文
传统的人类学从一开始就把学科的研究建立在帮助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把各种
不同的文化放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去考察。也就是说,人类学非常重视对“他者”(the otherness)的观察、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正是其学科最核心的内容。
旅游人类学也遵循着人类学的核心宗旨,将理解不同人类的“他者性”作为核心要务。只是将“他者”的范围扩大到了东道主社会中,从文化和社会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透视而已。
虽然人类学诞生的很早,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人类学对旅游的关注却是比较晚的事情。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旅游与休闲作为“小资情调”的群体行为同享乐甚至是奢侈联系在了一起,表面上看来同严肃的科学研究有一定的隔阂。即使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家笔下看到大量异国、异域风情的描写,它们也大都集中在少数“贵族式”生活方式的反映上,且带有明显的个性化和浪漫化的文学描述,并未构成社会生活和变迁的主体形式。正因如此,很长时间内,旅游研究一般不被所谓“严肃的科学研究”接纳。
“长期以来,对旅游的学术研究几乎被视为‘轻佻的’行为,因而不受理性的学者认可。”——马修斯和里奇特
人类学最初未将旅游纳入其研究视野,还与人类学的学科精神及人类学者的传统观念有一定的关系。
人类学田野调查素来以在一个“异文化”空间长期生活、参与观察、收集第一手资料等为原则。这种学科精神和“田野工作”的原则是很少旅游者和旅游研究者具备,尤其是在一手资料的获取方面,长时间背井离乡地生活在某个“异地”,在完全不熟悉的族群中生活,经受着各种各样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文化震荡”(culture shock),冒着水土不服、生病、孤独,甚至发生危险的环境考验,使得一切都显得与现代旅游中的“休闲”、“娱乐”格格不入。这种学科上的距离感也使得很多人类学家不太愿意介入旅游人类学的研究。
旅游人类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的诞生是非常晚近的事情,严肃的、专
门从事人类学的旅游研究直到20世纪中叶才出现(彭兆荣2004:22)。主要是因为旅游业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各种社会文化的突然碰撞和变迁,深深引起了人类学家的注意。他们在研究西方现代社会给第三世界带来的冲
击的时候,把旅游业的发展也纳入了其视野之中。
于此同时,旅游业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地位也日渐凸显,已经开始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活动的参与者也已经从历史上的“中产
阶级”、“休闲阶级”扩散到了广大民众,而且参与阶层还在不断扩大,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种情形都使得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之一的人类学不能仍旧袖手旁观,逐渐改变了将旅游研究视为“轻佻”的观念,
将其对田野调查的各种要求也贯彻到了旅游研究之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