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元代文学

元代文学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 15:52:03

元代文学《绪论》

一、元代文学的背景 二、元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元代文学大致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杂剧繁盛,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著名剧作家。

演员也较多,戏剧演出活动很发达。

后期:杂剧渐渐衰落,南戏占据戏坛主体地位,文人色彩较浓重。 三、元代文学的总体特点

1、俗文学取代雅文学,占据文学的主体地位。 其主要原因:一是文人际遇的改变;二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改变了接受者的层次结构。 2、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发达。

叙事文学——戏剧、小说取代了诗词的主体地位。散曲在音乐属性上与戏曲一致,但属于抒情文学。不过,中国的叙事文学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抒情传统。 3、具有自然显畅、活泼生动的美学风貌。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第一章 元杂剧的崛起与兴盛

一、元杂剧定义

元杂剧是以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所以也叫北曲杂剧,简称北剧,和以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南戏相对称。它是13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公元1234年)前后,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艺术样式而形成的戏曲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二、元杂剧的繁盛及其原因 (一)元杂剧繁盛的表现:

1、作家、作品数量多。现存剧本名目:杂剧530多种,南戏210多种。有姓名可考的作家220多人。

2、内容丰富多彩。戏剧类型主要包括爱情婚姻、家庭伦理、历史、公案、英雄豪杰、神仙道化等。

四大爱情剧——《西厢记》、《拜月亭》、《墙头马上》、《倩女离魂》。

3、演出频繁。演员、观众数量较多。演员如珠帘秀、赛帘秀、燕山秀等。因演出活动广泛、频繁,观众数量很多。既有城市的游乐场所,也有农村演戏活动。 (二)本色与文采

从大致的艺术风格上来看,杂剧主要分本色、文采两种倾向。这种提法始自明朝。本来主要指戏曲语言,后来扩大为近似为流派的概念。

所谓本色,即忠于真实生活,带有质朴的生活气息。所谓文采,指作品语言经过锤炼,有较强的文人化气息。 (三)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戏剧演出的社会化和商业化。 2、众多文士的参与创作。 3、大批著名演员的出现。 三、元杂剧的形式体制特点

剧本体制:基本构成为曲、白、科。曲文即唱词是剧本的主体,宾白是剧本辅助的东西。还有一个构成叫“科”,就是人物的动作、表情、舞台效果。

结构体制:一般为“一本四折”。“折”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连缀而成的一个单元。四折成为一本。许多剧本还有楔子。

音乐体制:一般为四组套曲,每组套曲用同一个宫调的曲牌来构成,用的曲子数量不等,通常在十支曲子左右。这四个套曲一般就有四个不同的宫调,这种不同的宫调一般在四折当中是不重复的,经常在第一折用仙吕宫,第二折用南吕宫,第三折用中吕宫或正宫,第四折用双调。这就构成了元杂剧四个不同的段落,

角色体制:有四大类的角色,一类是末,即男性角色;一类是旦,即女性角色;第三类是净,就是反面或者滑稽的角色;最后一类是杂,即以上三类以外的一些角色。其中最主要的是末和旦,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又是正末和正旦。所以元杂剧如果完全由一个角色来演唱——是正旦演唱的话,它就叫“旦本”,是正末演唱的话,就叫“末本”。这是元杂剧的演唱特点,即一本完整的杂剧剧本就由一个角色——男性的角色或女性的角色来演唱,其他的角色一般不唱。这是元杂剧的基本的体制,

第二章 关汉卿 一、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1、生平 2、性格 《辍耕录》:“高才风流”;《析津志》:“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不但写戏,还能粉墨登场,亲自演戏。 3、关汉卿的创作概况

现知关氏剧本达66种,今存18种。按题材分,大致有: 公案、社会——《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等,这类作品往往具有悲剧色彩; 妇女、婚恋——《救风尘》、《拜月亭》、《金线池》、《谢天香》等,这类作品往往具有喜剧色彩;

历史(英雄豪杰)——《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等。

二、关汉卿的公案类悲剧

(一)代表作——《窦娥冤》

1、主题——以惊天惨剧诉人间不平 《窦娥冤》的惨烈悲剧是由社会的极度不公造成的;超现实化的悲剧情节是对黑暗现实从根本层次上的控诉。

元代深刻的社会矛盾的反映;底层百姓忍无可忍的抗争之路。 在控诉之余也表达了对仁政的企望。 2、戏剧冲突

社会冲突、道德冲突、意志冲突 3、窦娥形象——善良而刚强 (1)、抗争:反抗性。 和婆婆顶撞、冲突 不屈服于张驴儿的淫威 对簿公堂,和官府抗争 指责天地,喷发怒火 (2)、孝顺:

母丧,孝顺父亲,童养媳抵债

对早年守寡,晚年丧子的婆婆孝顺有加 不忍看婆婆被拷打,含冤招认 (3)、贞节:

摆在窦娥面前的是两种痛苦的选择:一是顺从婆婆的意志,改嫁张驴儿;一是不依从婆

婆,更不屈从于张驴儿的淫威。窦娥选择了后者。原本对婆婆非常孝顺的窦娥,在“贞节”问题上和婆婆发生了冲突。 三、关汉卿的妇女婚恋类杂剧

代表作:嘲人刺世的辛辣喜剧——《救风尘》 1、《救风尘》的内容和主题:以胆略、才智战胜苦难;对平凡人物的肯定和颂扬 2、赵盼儿的形象

——机智、老练、勇敢、仗义,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的光辉典范。 3、以喜剧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四、关汉卿的历史剧

代表作:英雄主义的慷慨悲歌——《单刀会》 1、《单刀会》的内容和主题:歌颂英豪、呼唤英豪 2、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抒情色彩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

《西蜀梦》、《哭存孝》的内容与主题:英豪死了,谁救天下苍生? 五、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重视舞台演出效果,情节曲折,关目紧凑。 2、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3、戏剧语言本色当行,极为贴近生活。 六、关汉卿的地位和影响

王国维:“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宋元戏曲史》)

贾仲明《凌波仙》:“珠玑语唾自然流,金玉词源即便有,玲珑肺腑天生就。风月情,忒惯熟,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第四章 白朴

一、白朴的生平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 幼离父母,为元好问收养。一生“放浪形骸,期于适意。”

白朴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擅长多种文艺创作。 词集名《天籁集》。散曲40首。杂剧共15种,现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两种。 二、《梧桐雨》

1、文学作品中的李杨爱情: 唐:杜甫《哀江头》(诗歌) 白居易《长恨歌》(诗歌)、 陈鸿 《长恨歌传》(小说)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2卷

元: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 (《开元遗事》)、 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 明:屠隆《彩毫记》(杂剧)、 吴世美 《惊鸿记》(传奇) 清:尤侗《清平调》(杂剧)、 孙郁《天宝曲史》 2、《梧桐雨》的主题:通过爱情的悲欢离合,感叹人生的变幻无常 a、爱情主题

长生殿上乞巧排宴,相约生生世世,永为夫妇。 b、政治主题 安史之乱 c、兴亡之叹

盛世——激变——沧桑 3、“梧桐夜雨”的意境: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贺铸《鹧鸪天》)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三、《墙头马上》

1、主题

题材源自白居易的诗《井底引银瓶》。

但主题与白诗相反:歌颂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维护人格的尊严。

唐代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悲剧)“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元代白朴《墙头马上》——杂剧(喜剧)“愿普天下姻眷皆完聚” 2、李千金的形象和喜剧性情节 李千金:深情、泼辣、坚定

《墙头马上》在喜剧性情节的安排上,以紧凑、生动的关目安排取胜,与《梧桐雨》大相异趣。

第五章 马致远

一、马致远的生平和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生卒年不详。 文化素养较高,曾任江浙行省务官。

其散曲中写道:“且念鲰生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上苍不与功名侯”。“世事饱谙多,二十年漂泊生涯。”“人间宠辱都参破”。

“曲状元”(贾仲明《吊词》)

散曲共120余首,曲集为《东篱乐府》。 杂剧共15部,今存7部:《汉宫秋》、《青衫泪》、《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荐福碑》、《黄粱梦》(与人合写)。 二、历史剧:《汉宫秋》

1、昭君故事的流变 史实:《汉书》、《后汉书》 杂记小说:《西京杂记》 文人诗词:孔衍《琴操》等 民间传说:《王昭君变文》 元明清戏曲

2、主题:哀其不幸、痛其无能,从历史中得到借鉴

对昭君大义和亲行为的赞颂;对汉元帝“不自由”、无奈处境的同情;对毛延寿奸佞小人叛国的鞭挞;对其他大臣平庸无能的讽刺。

3、人物形象

汉元帝——多情、懦弱、“不自由”、无奈 昭君——美丽、正义、坚强、崇高 4、《汉宫秋》的艺术特色

搜索更多关于: 元代文学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元代文学《绪论》 一、元代文学的背景 二、元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元代文学大致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杂剧繁盛,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著名剧作家。 演员也较多,戏剧演出活动很发达。 后期:杂剧渐渐衰落,南戏占据戏坛主体地位,文人色彩较浓重。 三、元代文学的总体特点 1、俗文学取代雅文学,占据文学的主体地位。 其主要原因:一是文人际遇的改变;二是市民阶层的壮大,改变了接受者的层次结构。 2、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发达。 叙事文学——戏剧、小说取代了诗词的主体地位。散曲在音乐属性上与戏曲一致,但属于抒情文学。不过,中国的叙事文学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抒情传统。 3、具有自然显畅、活泼生动的美学风貌。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王国维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