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长方体(一)长方体的认识
【学习内容】教材11-13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准备】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学习过程】
【预习案】
1、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11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3、摸一摸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摸一摸,初步感受实物的点、面、棱的特点。
【探究案】
探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
顶点 个数 个数 特点。我们可以从点、面、棱 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下面拿出 你们带来的纸盒,以小组为单 位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 再共同讨论,完成下面表格。
棱 面 形状 大小关系 条数 长度关系
【训练案】
1、长方体和正方体分为( )、( )、( )三部分。它们都有( )个面,( )个顶角,( )条棱。 2、每三条棱的交点叫( );
3、长方体的( )条棱分为三组,每一组有( )条,分别叫长方体的( )、( )、( );
4、正方体的( )条棱一样长,都叫做正方体的( )。
5、在长方体中:( )的面面积相等;最多( )个面面积相等。( )的棱长度相等; 最多( )条棱长度相等。在正方体中:( )个面面积都相等。( )条棱长度都相等。
6、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中:
①面与面相交就形成( )②棱与棱相交就形成( )。
7、你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 )吗?为什么?能说说吗?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 方面更加努力的。
课题:长方体(一)展开与折叠
【学习内容】教材14-1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的展开与折叠。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能够准确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准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 【学习过程】 【预习案】
1、长方体相对位置的面有什么特点?
2、正方体相对位置的面有什么特点?
3、预习课本14页内容(1)请同学们在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做上记号;(2)用剪刀沿着棱将长方体(或正方体)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试着把它画出来。
【探究案】
探究一:正方体和长方体展开图的特点。
1、小组活动:拿出事先剪好的展开图,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观察,交流,由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中相对的面的对应关系。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2、交流总结: 长方体展开图由( )个长方形组成;( )的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展开图由( )组成,( ) 的面积相等。
3、把每一种展开图重新折叠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探究二:判断那些图形折叠后能围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先想一想,再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试一试。
通过折叠我们发现:( )能围成正方体。
2、
通过折叠我们发现:( )能围成长方体。 【训练案】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2题。
先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在下图中找出6个小方格,将他们涂上颜色,使这6个小方格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