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3 18:41:05

? 从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入手,如何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

充足的营养成分、适合的酸碱度、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气体环境、渗透压等、及时高压灭菌、适宜的培养基 ? 什么是生长曲线?简述其分期及各期意义。

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 如何利用细菌分解代谢产物鉴别细菌?

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IMViC 试验常用于肠道杆菌的鉴定:吲哚(I)、甲基红(M)、VP(Vi)、枸橼酸盐利用(C)实验。结果:大肠埃希菌:++-- 产气杆菌--++ ? 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在医药学上的意义。

1、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致源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2、毒素及侵袭性酶:①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②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③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①水溶性;②脂溶性。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素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

? 简述微生物的分类及各类微生物的特点 P4

? 比较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异同,并简述细胞壁的功能

细胞壁结构 肽聚糖组成 肽聚糖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 外膜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20~80nm 10~15nm 可达50层 仅1~2层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有 无 无 有

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物质交换;表面带有多种抗原分子,可诱发机体免疫应答某些成分与细菌致病性相关。 ? 举例分析细胞壁结构与抗生素作用效果间的关系

? 举例说明细菌的致病性与那些因素有关。

致病性:细菌毒力(侵袭力:粘附素、抗吞噬、侵袭性物质;细菌毒素:内毒素、外毒素)、入侵数量 、入侵部位

决定毒力的物质基础包括侵袭力和内外毒素

? 细菌内、外毒素有何区别?举例说明它们在致病性上的特点。

来源 存在部分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毒性作用 外毒素 G+菌和部分G-菌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出 蛋白质 60~80℃,30分钟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特点 1、大多数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 3、绝大多数不耐热 4、抗原性强 内毒素 G-菌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出 脂多糖 160℃,2~4小时 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全身反应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液处理不产生类毒素 1、产生于G-菌细胞壁 2、化学性质是LPS 3、对理化因素稳定 4、毒素作用相对较弱 5、可用人工化学方法脱去毒性(A亚基活性),5、不能用甲醛液脱毒而成为类毒素 保留其抗原性(B亚基结构) 分类 1、神经毒素:破伤风梭菌、肉毒梭菌 2、细胞毒素:能直接损失宿主细胞(成孔毒素、磷脂酶类) 3、肠毒素:霍乱弧菌 主要生物学作用 1、 2、 3、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和内毒素休克

? 什么叫感染?举例说明全身型感染的临床类型

感染(infection)是细菌突破宿主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过程。 全身感染:

①毒血症:致病菌侵入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白喉)

②内毒素血症:G-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G-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

③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伤寒早期)

④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

⑤脓毒血症:化脓性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 什么是病毒体?病毒具有哪些特点

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并有感染力的病毒颗粒。其测量单位为纳米或毫微米。测量病毒最可靠的方法是电子显微镜技术。

? 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

包膜:蛋白质、多糖、脂类。是某些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以出芽方式向宿主细

胞外释放时获得的,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成分。 有包膜的病毒体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称为裸露病毒。 包膜的主要作用:维持病毒体结构的完整性。

核衣壳:1、核心:核酸

2、衣壳:包绕在核酸外面的蛋白质外壳。衣壳具有抗原性,是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可保护病毒核酸免受环境中核酸酶或其他影响因素的破坏,并能介导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有以下类型:螺旋对称性,20面体对称性,复合对称性。 ? 简述病毒蛋白在病毒结构及功能上的意义。

结构蛋白:分布于衣壳、包膜和基质中,对核酸具有保护作用,稳定病毒形态,决定病毒对细胞的亲嗜性,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可用于分类及诊断

非结构蛋白:包括酶及某些具有特殊作用的蛋白质,可存在于病毒体内或感染细胞内,与病毒的复制有关,是具有潜力的药物作用靶点 ? 朊粒的化学本质是什么?简述其特点及所致疾病

朊粒:又称蛋白侵染子,传染性蛋白因子,不含核酸,朊病毒蛋白(PrP)是其基本的结构单位,PrPC转变为PrPSc即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

特点:增殖快、抵抗力强(灭活方法是室温下5%次氯酸钠或1mol/L氢氧化钠处1h,再134℃高压蒸汽法灭菌2h以上)致病性(引起人和动物Prion病。潜伏期长,表现为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化性疾患)

所有已知的朊毒体疾病,又统称为感染性海绵状脑病(TSES)

? 以双链DNA病毒为例,简述病毒的复制周期

人和动物病毒周期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等步骤。 1、吸附:病毒的吸附位点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首先是静电结合,是可逆的,然后是真正的结合,变得不可逆。病毒具有组织亲嗜性,是有选择的,

2、穿入:吸附后以吞饮或融合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将病毒的衣壳释放到细胞内。 3、脱壳:脱去衣壳、核酸裸露

4、生物合成 :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

5、装配与释放:组装成成熟的子代病毒,并从细胞游离出来。无包膜的病毒裂解宿主细胞,释放出来,有包膜的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出来。

搜索更多关于: 微生物思考题大全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 从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入手,如何进行细菌的人工培养? 充足的营养成分、适合的酸碱度、合适的酸碱度、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气体环境、渗透压等、及时高压灭菌、适宜的培养基 ? 什么是生长曲线?简述其分期及各期意义。 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此时细菌体积比较大,含有丰富的酶和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细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时期,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数保持稳定。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衰退期:繁殖变慢,死菌数超过活菌数。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生理活动趋于停滞。 ? 如何利用细菌分解代谢产物鉴别细菌? 糖发酵试验 :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