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二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7:37:19

楚地民间舞蹈

再者,汉舞对姊妹艺术有所借鉴,主要是在杂技、武术和幻术方面。

统一基调: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泱泱汉风,天真狂放。 八、汉代舞蹈的艺术成就

汉代是俗舞的发展时期。“俗”既是通俗,表现在技巧上大胆吸收武术、杂志,并与舞蹈自身的表现力相结合,发展了舞蹈的语汇与技巧,因此,“技艺并重”是汉代舞蹈的重要特点。

汉代有名的剧目《盘鼓舞》:五盘、七盘 张衡《观舞赋》 ?°?-?-拊者啾其齐列,盘鼓焕以骈罗?-?-?±

盘鼓舞的表演,演员丽服划一,容光灼烁,清展歌喉,抗袖而舞。表演中队列似断还连,罗裙翩翩若燕。舞者美目顾盼,流光四溢,纤腰似折,袖如素霓,声容无差,进退合度。

《盘鼓舞》是汉代宫廷女乐表演的舞蹈,舞者踏盘、踏鼓而舞。当盘和鼓的数量不同,则舞名和表演形式就有所差异。舞人腾踏于盘鼓之上、回旋于盘鼓之间,既有高难度动作技巧,又具柔美的舞蹈韵律的动态形象。该舞蹈是在技巧、抒情两方面结合的优秀典范。

总之,如果说 代是雅乐舞文化的高峰,那么两汉时代就是一个 舞文化文化的高潮。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的舞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阶段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时期。在此期间,汉族乐舞文化与外国及少数民族乐舞文化长期交流,大大推动了舞蹈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舞蹈已经体现出对自身艺术规律的把握,从而出现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

总概:纵情生色(混乱年代)、女乐发展(技艺性、表演性更强)、政体舞蹈(清商乐舞)、王权贵族所追求的

清商乐(包含一部分雅乐、俗乐,由中原旧舞和吴歌西曲组成。清商乐舞来源于古代音乐、音调的定律,曹丕设立了?°清商署?±,主要表演俗乐舞) 一、清商乐舞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俗乐舞的总称,清商乐有乐曲、歌曲、舞曲。它是统治阶级贵族阶层专门享乐的女乐歌舞

(1)《明君》是表演汉代昭君故事的歌舞明君舞。

它是以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为背景,创编的歌舞,由绿珠首演,歌舞有情有节,表现了王昭君背井离乡的哀怨之情和思乡望归的惆怅别绪。 (2)《拂舞》

执舞器“拂子”,拂子又名拂尘,为古时谈论家和道士手中所持之物。《拂舞》是江南吴地的民间舞蹈,它是一个具有思想内涵的舞蹈。

《拂舞》到隋唐已不再执拂,并与汉代流传下来的《鞞舞》、《铎舞》、《巾舞》一起并称为?°四舞?±。

3)《白纻舞》原是三股吴地的民间歌舞,因着白色纻麻的美丽舞衣而得名。“质如轻云,色如银。”以舞袖为特征,舞姿轻盈、柔婉、流畅。

《白纻舞》是南朝女乐歌舞中著名的舞蹈,也是清商乐中的著名舞蹈,它的技巧和表情在这一时期有一大进步,丰富了舞蹈艺术的抒情性,对后世表演性舞蹈起到一定的影响。

晋、宋间,《白纻舞》不仅是表演性舞蹈,还用作娱神祭祀,南朝梁以前《白纻舞》多为独舞,梁时出现群舞。关于舞袖,晋、宋多用宽袖,齐至隋唐有的用长袖,更显示出该舞?°袖如素霓?±之美。《白纻舞》在从民间到宫廷的流传过程中,逐渐演变,从较朴实的民间歌舞转变为艳美缠绵、带着浓厚的贵族文化色彩的宫廷舞蹈。

4)《鸜鹆舞》

这是一个模拟鸟的形态的舞蹈,通过模仿鸜鹆鸟的外部形态来证明自我的内在精神,它的价值不在于单纯模仿动物的本质,而是通过“传神写照”来表达一种“如鸜鹆之孤傲,如云质高洁”的主观情感。 5)《吴歌》《西曲》

江南吴歌,荆楚西声。“吴歌”“西曲”是盛行于长江流域的南方歌舞,是南朝清商女乐的新作,是有歌、有曲、有舞的民间乐舞形式,在南朝宋以后特别兴盛。(反映男女爱情居多,风格大多数婉丽、悱恻、闲雅、舒曼)

《吴歌》舞蹈比西曲更柔曼,但舞曲较少,代表有《前溪舞》,这个舞流传至唐仍盛传不衰。

《西曲》中有《翳乐》舞者执翳,用其遮掩自己或炫耀自己,吸引对象。

吴歌》《西曲》共同点,都出自民间,并以爱情内容为主,传入宫廷后仍保持了质朴热情的风貌。

纵观魏晋南北朝的清商乐舞,其特征有: 1、抒志言情 如《白纻舞》 2、飘逸闲雅 如《鸜鹆舞》 3、以目传情 4、以轻见长 5、以妙取胜 二、胡乐胡舞

“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民族的泛称,胡乐胡舞即是指西北少数民族的乐舞。

“胡乐胡舞”风格潇洒、劲健、奔放、明快、痴狂、无拘束,具有阳刚之美,这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追求的放达不羁,超然自得的时风相一致。因此,十分易于当时社会的接受。 胡乐胡舞的流行:

1、齐后主“高纬”喜爱胡戎乐。(羌族)

2、北周明帝年间,黄帝迎娶了突厥的女儿“阿史那氏”带来了康国和龟兹等地的音乐舞蹈家和作品,后将此定为雅乐 3、梁代时,羌胡伎乐最为盛行。

胡乐胡舞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龟兹乐”。龟兹是古代西域龟兹地区的音乐舞蹈。龟兹在今新疆库车县一带,龟兹地区乐舞繁盛,通常体态呈S形三道弯,“撼头弄目”脚下腾跃。龟兹乐是西域乐舞中受天竺乐影响最深的乐舞。

三、唐代舞蹈的奠基

唐代舞蹈无论是种类、编舞技巧、表现方式,在古代舞蹈史上都是令人瞩目的,因此唐代舞蹈享有“高峰”的盛誉,而魏晋南北朝舞蹈正是唐代舞蹈走向高峰的序曲,具体表现在:

1、独立性与表现性态势 2、中西融合

《西凉乐》中的舞蹈叫“方舞”,脚下步伐动作是西域型的,但总体基调仍带着浓厚的中原色彩。《西凉乐》是继承传统、融合异风、勇创新声的产物,在东魏、西魏、北周之际被称为“国伎”,并为时俗所尚。

《西凉乐》完全没有拘泥于汉族或西域民族乐舞的风格二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它是南北朝为历史献上的第一部杰出的中西结合的作品,开创了中外乐舞艺术兼收并蓄、融合出新的先河,为唐代的宫廷燕乐以及其他乐舞广泛吸收外来乐舞进行融汇变通,提供良好的借鉴 3、“软舞”之准备(文舞)

凡动作柔缓轻曼,脚下动作较少,力度较柔的舞蹈都称为“软舞”。“软舞”是唐代舞蹈的精华之一,魏晋南北朝是“软舞”的准备阶段。当时的《白纻舞》、《明君舞》、《前溪舞》、《拂舞》等都具有软舞的性质即讲究舞袖、运腰,并求轻、贵柔,特征表现为行云流水般的韵律。 4、“健舞”之先声(武舞)

凡舞蹈劲健矫捷、力度较强、雄健猛锐,注重脚下腾踏跳跃的舞蹈称“剑舞”。 “健舞”是唐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胡旋》、《柘枝》、《剑器》等。 5、燕乐的基本构架

包括“九、十部乐”、“坐、立部伎”、“健舞”、“软舞”、“大曲”、“歌舞戏” 天竺乐 龟兹乐 高丽乐 安国乐 疏勒乐 高昌乐 康国乐

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在乐舞文化上,是中外各族乐舞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它的舞蹈多姿多彩,有汉族,少数民族,国外各种舞蹈。风格上刚健、柔软各不相同,舞蹈的审美取向“任情恣意”无遮无掩的表达思想感情。舞蹈走向独立和表演性的发展道路,为隋唐舞蹈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舞蹈变革的人文基因 1、社会变革与主情倾向 2、情感与形式契合的内驱力 3、门阀氏族的及时行乐

五、古代舞蹈理论的初级形式 1、诗歌型的舞蹈批评

2“气之动物”的理论价值 第六章 唐代舞蹈

唐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唐代舞蹈式样之多、种类之全、分类之细,皆为历代所不能企及。从?°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剑器舞》,到?°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的《胡旋舞》;从朝会大典所用的《九部乐》、《十部乐》,到宴享娱乐表演的《立部伎》、《坐部伎》,无一不在历史上享有盛誉。

在唐代,舞蹈是各个阶层社会生活中一种极为普遍的娱乐手段,因此,唐代舞蹈空前繁荣。 燕乐

《燕乐》是以歌颂统治者、祝福唐代兴盛为主要内容的。乐分四部分舞用二十人。《景云乐》舞八人,《庆善乐》舞四人,《破阵乐》舞四人,《承天乐》舞四人。 清乐

《清乐》中的乐舞,大多原是民间的音乐舞蹈,后被宫廷采用,冠以?°清商?±之名,作为宴享娱乐的表演节目。其中,像《明君》、《铎舞》、《白纻》、《前溪》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在?°十部乐?±中《清商》舞四人,?°舞容闲婉,曲有姿态?±。

一、唐代宫廷舞蹈分类 1、偏重于礼仪性的舞蹈

(1)《九部乐》燕乐、清乐、西凉乐、高丽乐、天竺乐、安国乐、龟兹乐、康国乐、疏勒乐

《十部乐》同“九部乐”

凡大宴会,则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中外。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康国伎,十曰高昌伎。 西凉乐

《西凉乐》是一部中西结合的乐舞。广义的“西凉乐”指具体有西凉地域风格特征的乐舞,狭义的“西凉乐”指隋唐部伎乐舞中的《西凉乐》。 天竺乐

《天竺乐》即古印度的乐舞。印度古典舞蹈来自寺院。所以《天竺乐》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和宗教色彩。 高丽乐

《高丽乐》为古代朝鲜族的乐舞,此舞的特点是“极长其袖”,有“长袖”、“广袖”两种不同的形态。

安国乐 疏勒乐 康国乐 龟兹乐

都是西域舞蹈,具有奔放、潇洒的特点。 高昌乐

大量吸收了中原的舞蹈文化,而且有些弯曲按时中原舞蹈再现。 (2)《坐部伎》《立部伎》

唐代宫廷将乐舞节目的水准的高低,按演出形式划分为“坐部伎”、“立部伎” 坐部伎——室内厅堂表演,堂上立奏,人数较少的小型表演

搜索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舞蹈史复习资料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楚地民间舞蹈 再者,汉舞对姊妹艺术有所借鉴,主要是在杂技、武术和幻术方面。 统一基调:厚重的气势、内在的张力、古朴的柔美——泱泱汉风,天真狂放。 八、汉代舞蹈的艺术成就 汉代是俗舞的发展时期。“俗”既是通俗,表现在技巧上大胆吸收武术、杂志,并与舞蹈自身的表现力相结合,发展了舞蹈的语汇与技巧,因此,“技艺并重”是汉代舞蹈的重要特点。 汉代有名的剧目《盘鼓舞》:五盘、七盘 张衡《观舞赋》 ?°?-?-拊者啾其齐列,盘鼓焕以骈罗?-?-?± 盘鼓舞的表演,演员丽服划一,容光灼烁,清展歌喉,抗袖而舞。表演中队列似断还连,罗裙翩翩若燕。舞者美目顾盼,流光四溢,纤腰似折,袖如素霓,声容无差,进退合度。 《盘鼓舞》是汉代宫廷女乐表演的舞蹈,舞者踏盘、踏鼓而舞。当盘和鼓的数量不同,则舞名和表演形式就有所差异。舞人腾踏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