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 题目及答案
北方民族大学
虽然原核生物钟一种RNA聚合酶可以合成所有的RNA,但是不能识别真核启动子,原核生物内常见的强启动子有乳糖启动子,色氨酸启动子,和乳糖以及色氨酸的杂合启动子。
真核启动子
真核生物含有三种RNA聚合酶,各种酶有自己的启动子。
1类型,rRNA基因的启动子,分为两类,核心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元件。
2类型,mRNA基因的启动子,分为核心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核心启动子分为4个小元件,起始子、TATA框,TF2B元件、下游启动元件。
3类型,分为两类,基因内启动子和转录起始点上游启动区,TATA盒、远端序列元件和近端序列元件。
蛋白质生物合成
1.氨基酸的活化,游离的氨基酸需要经过活化获得能量才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氨酰-tRNA合成酶的催化下,消耗1分子ATP,合成氨酰-tRNA.由GTP水解供能。
2.肽链合成的起始,由起始因子参与,mRNA和30S小亚基,50S大亚基以及起始甲酰甲硫氨酰-tRNA一起合成70S起始复合物。由GTP水解供能。
3.肽链合成的延伸,起始复合物形成后即开始延长肽链,首先是氨酰-tRNA结合到核糖体的A位点,然后由肽酰转移酶催化和P位点的起始氨基酸和肽酰基结合形成肽键。tRNAf或空载RNA仍留在P位点,最后核糖体沿mRNA5'--3'方向移动一个密码子的距离,最后A位点上延长了一个氨基酸单位的肽酰-tRNA移动到P位点。延伸过程需要延伸因子,EF-Tu,EF-Ts,由GTP水解供能。 4.肽链合成的终止,当核糖体转移至终止密码子UAA/UAG/UGA时,终止因子RF-1,RF-2,识别并结合终止密码子,同时将肽酰转移酶的活性变为水解作用,水解P位点的肽酰-tRNA,释放肽链,转录终止。
真核基因组特点
① 真核生物基因组分子质量大,有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各个复制子大小不一。
② 真核基因的DNA和组蛋白形成染色质,被包裹在核膜内,核外也有遗传组分,即线粒体DNA。
③ 存在重复序列。
④ 真核基因由一个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组成,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mRNA. ⑤ 非编码序列所占比例高,占90%以上。
⑥ 真核基因组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续的即断裂基因。 ⑦ 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即自私基因。
⑧ 结构功能相关的基因一起组成各种基因家族。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① 原核基因组通常为为双链环状DNA分子。 ② 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③ 无重叠基因。 ④ 无内含子。
⑤ 有操纵子序列,转录产物为多顺反子mRNA. ⑥ 结构基因为单拷贝。
⑦ 有很多调控序列,如启动子、终止子等。
2013.07.07 ⑨
北方民族大学
⑧ 存在可移动的插入序列和转座因子等DNA序列。 ⑨ 编码序列所占比例大。
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特点:
① 5'端存在帽子结构; ② 3'端存在poly(A)尾巴; ③ 无内含子;
④ 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 密码子(遗传密码)的特点:
① 三联密码; ② 无标点符号; ③ 不重叠;
④ 通用性和变异性; ⑤ 简并性;
⑥ 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翻译)分为四个阶段: 氨基酸的活化、肽链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
① 氨基酸的活化:活化反应由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最终氨基酸连接在tRNA3'端AMP的3'-OH上,合成氨酰-tRNA。
② 肽链合成的起始:首先IF1和IF3与30S亚基结合,以阻止大亚基的结合;接着IF2和GTP与小亚基结合,以利于随后的起始tRNA的结合;形成的小亚基复合物经由核糖体结合点附着在mRNA上,起始tRNA和AUG起始密码子配对并释放IF3并形成30S起始复合物。大亚基与30S起始复合物结合,替换IF3和IF2+GDP,形成70S起始复合物,这样在mRNA正确部位组装成完整核糖体。
③ 肽链的延伸:分三步进行,进位、转肽、移位。
④ 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释放因子识别终止密码子,并在IF3作用下,促使肽酰转移酶在肽链上加上一个水分子并释放肽链。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1)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具有多个复制起点,每个复制子大小不一。 2)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与组蛋白等构成染色质,被包裹在核膜内,核外也存在遗传组分,
如线粒体DNA.
3) 真核生物基因由一个结构基因与相关的调控区组成,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mRNA. 4) 存在大量重复序列,或集中成簇或分散于基因间。 5) 基因组大部分为非编序列,占90%以上。 6) 基因编码区一般是不连续的,即断裂基因。 7) 功能相关的基因构成各种基因家族。 8) 存在可移动的DNA序列,即自私基因。
原核生物(细菌)基因组特点:
① 原核基因组通常仅有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 ② 基因组中只有1个复制起始点。
③ 具有操纵子结构,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2013.07.07
⑩
北方民族大学
④ 一般无重叠基因。 ⑤ 无内含子。
⑥ 编码蛋白质的DNA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大。 ⑦ 结构基因为单拷贝。
⑧ 基因组DNA具有多种调控区,如复制起始区、复制终止区、转录启动子等序列。
⑨ 存在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等可移动的DNA序列。
原核生物(细菌) RNA(基因)转录过程: ? 起始阶段:由全酶上的σ因子辨认结合在DNA模板上的-35区,然后移向-10
区并跨入转录起始点,局部DNA解链,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NTP为原料,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由PPPA或PPPG启动转录。
? 转录延长:起始后σ因子离开,核心酶构象改变,沿DNA模板3'→5'方向
进行聚合作用使链延长,转录生成DNA-RNA杂交双链,由于DNA-RNA双链比DNA-RNA杂交双链更稳定,随后DNA互补链取代RNA链,恢复DNA双螺旋结构。
? 转录终止:当模板上出现终止信号,转录便自行终止,依据是否需要蛋白质
因子的参与,原核生物转录终止分为非依赖Rho因子和依赖Rho因子两大类。
真核生物 RNA(基因)转录过程
真核生物转录起始时,RNA聚合酶不直接与模板结合。各种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结合到TATA盒上,RNA聚合酶再结合上去形成转录起始前化合物。转录的延长中有核小体移位和解聚现象。转录的终止伴随有RNA的加尾修饰。转录结束后,需经过加工,转移到细胞质才开始翻译。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的七个层次: ① 染色体水平上的结构变化与基因活化。
② 转录水平上的调控,如基因的开与关,转录效率的高与低。
③ RNA加工水平上的调控,包括对初始转录产物的剪接、修饰、活化、编辑等。
④ 转录后加工产物在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转运中的调控。
⑤ 翻译水平的控制,对哪一种mRNA结合核糖体进行翻译的选择及蛋白质合成量的控制。
⑥ 蛋白质合成后选择性的被激活的控制,蛋白质和酶分子水平上的剪切、活化水平的控制。
⑦ 控制mRNA选择性的降解的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① 多层次。
② 个体发育复杂。 ③ 正调控占主导。
④ 转录与翻译间隔进行。
2013.07.07
11
北方民族大学
试述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机制 答:(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上游的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结合位点,构成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区。在操纵子的上游还有一个调节基因I,编码一种阻遏蛋白,后者可与O序列结合而使操纵子处于关闭状态。
(2)、乳糖操纵子的负性调节:当细菌以葡萄糖为能源时,I基因编码一种阻遏蛋白, 同等学力分子生物学考试G蛋白偶联受体氨基酸的类型、...与O序结合,阻碍RNA聚合酶 与P序列结合和向结构基因移动,而抑制结构基因的转录。 (3)、乳糖操纵子的正性调节:当细菌只能以乳糖为能源时,乳糖转变为半乳糖,后者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构象变化而不能结合O序列,从而诱导转录过程。同时,细胞内的cAMP的含量升高,cAMP与CAP结合,使CAP结合到CAP位点上,促进转录过程。
乳糖操纵子控制模型的主要内容及其调控机制 主要内容:
?Z、Y、A基因的产物由同一条多顺反子的mRNA分子所编码;?该mRNA分子的启动区(P)位 于阻遏基因(I)与操纵区(O)之间,不能单独起始半乳糖苷酶和透过酶基因的高效表达;?操纵区是DNA上的一小段序列,是阻遏物结合的位点;?当阻遏物与操纵区结合时,lac mRNA的转录起始受到抑制;?诱导物通过与阻遏物结合,改变其三维构象,使之不能与操纵区结合,从而激活lac mRNA能够合成。
调控机制:A:阻遏蛋白的负调控:
①当大肠杆菌在没有乳糖的环境中生存时,lac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R基因在其自身的启动子控制下,低水平、组成性表达产生阻遏蛋白R,每个细胞中仅维持约10个分子的阻遏蛋白。R以四聚体形式与操纵子o结合,阻碍了RNA聚合酶与启动子Plac的结合,阻止了基因的转录起动。R的阻遏作用不是绝对的,R与o偶尔解离,使细胞中还有极低水平的?-半乳糖苷酶及透过酶的生成。 ②当有乳糖存在时,乳糖受? -半乳糖苷酶的催化转变为别乳糖,与R结合,使R构象变化,R四聚体解聚成单体,失去与o的亲和力,与o解离,基因转录开放,使? -半乳糖苷酶在细胞内的含量可增加1000倍。这就是乳糖对lac操纵子的诱导作用。
B、CAP的正调控
细菌中的cAMP含量与葡萄糖的分解代谢有关,当细菌利用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时,cAMP生成少而分解多,cAMP含量低;相反,当环境中无葡萄糖可供利用时,cAMP含量就升高。细菌中有一种能与cAMP特异结合的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当CRP未与cAMP结合时它是没有活性的,当cAMP浓度升高时,CRP与cAMP结合并发生空间构象的变化而活化,称为CAP(CRP-cAMP activated protein),能以二聚体的方式与特定的DNA序列结合。 在lac操纵子的启动子Plac上游端有一段序列与Plac部分重叠的序列,能与CAP特异结合,称为CAP结合位点(CAP binding site)。CAP与这段序列结合时,可增强RNA聚合酶的转录活性,使转录提高50倍。相反,当有葡萄糖可供分解利用时,cAMP浓度降低,CRP不能被活化,lac操纵子的结构基因表达下降。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013.07.07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