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教学案3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 图文
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地轴、赤道和两极,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通过在地球仪上描绘经线,了解经线的特点,学会确定某点的经度。
3.通过观察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穿过的陆地和海洋,知道以20°W经线和160 °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东西两个半球的原因,学会根据经度判断某地所在的东西半球。 【重难点】
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精讲。 【教具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讲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天高地厚”。地球 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在生活中,学生自然而然想到地球仪。同时让学要经常对地球进行研究,比如:生理解地球仪是研究需要的重要工它表面分布哪些地理事物,这些具。 事物又有怎样不同的特征,地球的大小和运动。但是地球的真实形状由于很不规则,体积又非常庞大,我们不可能整天在太空中飘着观看地球,怎么办呢?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工具呢? 目标呈现:出示学习目标学生了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 观察与思考
设计意图 理解学习以及研究中需要地球仪。 情景 示标 熟悉【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观察地球仪。 欣赏不同种类的地球仪,了解其不同的用途。 1.观看多媒体了解地球仪的构成,理解地球仪中地轴、赤道、北极、南极和赤道的确定。 2.利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旋转、查找地球仪中地轴、赤道、北极、南极和赤道。 3.利用讲台上的大地球仪、多媒体鼓(衔接)同学们知道了本节课学习目标,围绕着它我们先完成第一部分内容。 一、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在讲台上展示地球仪。 老师所展示的地球仪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很多种地球仪,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不同种类的地球仪(展示不同种类的地球仪)。 刚才我们欣赏了不同种类的地学生自己观察,明确地轴、北极、南极、赤道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习惯,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1
难点 突破 球仪那么地球仪有几部分构成和它又有哪些作用呢? 教师手持地球仪,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要求(教材P7活动): (1)找出地轴、南极、北极和赤道。 (2)拨动地球仪,说说地轴和两极是怎样确定的。 教师要补充: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方,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其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南方,如果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3)看看地球仪上纵横交织的网格线,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处。 此题学生目前回答有些困难,只需要说明这些纵横交织的线是经纬线即可。 (4)学生抬头观察地球仪思考: 如果让你把地球仪切割成相等的两半,你会沿着哪切? 励学生上讲台指出地球仪中的地轴、赤道、北极、南极和赤道。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空间立体概念。 4.利用地球仪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在脑海中体会:北极点上,其前后左右都是南方。南极点上,其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5.学情预测: 大部分学生能想到沿赤道分割,能把地球仪切割成相等的两半。 过渡语 通过了解地球仪的构成和作用我们知道地球仪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纵横交织的网格线,有连结南北两极的弧线,有与赤道平行的圆,这些纵横交织的网格线称为经线和纬线。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认识经线和纬线,了解它们的用途。我们先完成第二部分内容。 二、 经线和经度 经线 1.多媒体展示经线的划分。结合地球仪思考完成表格: 定义 经线 观看经线的划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观察地球仪,理解经 经线 线的意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级及特点。 定义 的半圆形的弧线,又称子午变换角度观察经线,线。 加深理解。圆弧 半圆形 培养学生状况 观察,发现长度 长度相等 的能力。 指示 指示南北方向 方向 数量 无数条 通过在极观看多媒体两条经线的箭头指向让学点观察方2
自主 学习 合作 展示 圆弧 状况 长度 指示 方向 数量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在两图中任意标出几个点,并标
出箭头,找学生说出箭头指示的方向。提示学生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回答时所有同学抬头观察) 4.想一想:假如你站在南极点上,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教师转动地球仪,使北极和南极分别面向学生。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南、北极所有经线的延伸方向。) 5. 想一想:一架飞机如果向北飞行方向保持不变飞机能否回到原点呢?(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提示经线的指示方向,指出飞行方向不变。) 多媒体展示。及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衔接 过渡 生明确经线所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 向和飞飞行方 的知识用进一学生答案可能不正确,教师利用地球让学生仪分析,所有经线指向北极的方向都深对地是北,所有从北极发出的经线朝哪个仪的认方向延伸?(提示学生观察地球仪) 加强对间地理学生思考问题时小组间相互探讨。注理解。 意老师的提示。 多媒体展示。及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对比小组成员间的答案。 机向运步加球识空的承转提问:请同学观察地球仪,我们知道地球仪上的经线可以画无数条,怎样区别每一条经线呢? 引入经度的概念。 经度 1.多媒体展示经度的划分。结合地球仪思考完成表格: 度数起止点 度数 划分 代号 经度 学生阅读教材P7-8内容及插图合作探究完成表格内容: 度数起止点 度数 划分 代号 经度 本初子午线 (0°经线 ) 向东、向西 各分作180° 东经(E) 西经(W) 对经度的理解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师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导学方案来突破。 学生学会观察地球仪,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3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半球 划分 西经20°W、东经 半球 160°E的经线圈,是东划分 西半球的分界线 结合多媒体观察地球仪思考并回答)0°经线作为划分经度的起始经线它在地球仪上的大体位置。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观察与思考 (1)0°经线作为划分经度的起始经线它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观察0°经线经过哪些大洲? 教师在大地球仪上沿0°经线贴上红色纸条。 (2)从0°经线向东向西经度值是如何变化的?经度的最大值是多少? (3)经线分为东经和西经,如
果给你一组经线我们该如何判断东、西经呢? 有了它我们就可以判断东、西经。展示练习题: 练习:读出并写出这些经度经线和经度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代号为W,越往西西经度越大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代号为E,越往东东经度越大西WWWWW东EEEEE仪,自己读经度,归纳出经度的排列规律。 A.B.C.D.多媒体展示 东西经辨别方法示意图30o20o10o0o10o20o140o160o180o160o140o120o 练习:读出并写出这些经度A.CB.西增西经东增东经0°D55o70o85o65o50o35o.. 完成上述练习。 练习:读出并写出这些经度 1.A 30°W B 10°E C 140°E D 140°W 2.A 70°E B 65°W C 95°E D 130°W 95o110o135o160o145o130o 过渡语 教师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思考:有多少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分成两大半球?(学生观察后能够得出结论:无数组经线圈。)我们到底以哪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划分 1.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7、8页文字内容,结合图1-4-4认识东西半球的划分。 观看多媒体知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 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20°W 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基本 在海洋通过,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所2、教师安排学生在图1-2-5中以以此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找出0°和180°以及20°W、 20oW0o160oE180o160°E经线圈,看看它们分别180o穿过的陆地和海洋。说出为什么东半球西半球西半球 以20°W和160°E经线圈为东西两半球分界。 学生通过多媒体和对地球仪的操作,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便于理解记忆。 标记20°W 和160°E,4
自主 学习 点拨 释疑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