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学案例分析

财政学案例分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3 8:21:02

进行明示就是例证。第二组织必要的认证制度,按标准对特定食品如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进行认证,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第三对利用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故意提供不安全食品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处。

思考题: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如何进一步建设?

(三)案例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好心农民遭遇―恩将仇报‖,济源豹子伤农咋补偿。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地方偏僻、森林茂密,以金钱豹为首的野生动物得以繁衍生息。据金庸《鹿鼎记》记载,韦小宝小老婆曾柔也曾带领王屋派在此落草为寇、反清复明。近年来,因为地方政府加强了动物保护工作,野生动物增多且频繁扰民,袭击畜禽,糟蹋庄稼,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济源市王屋乡村民一致反映,野生动物得保护,人的利益也得保护。呼吁有关部门通过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促进人与野生动物的和谐相处。

2、首博新馆光污染严重,致使附近住户短暂失明。“我一拉开窗帘,就被一道白光射得什么都看不见了。”家住西城区洪女士说,从上周日以来,她家对面的建筑物楼顶每到早上就会反射强烈的白光,影响了她和家人的生活。经过观察,发现强光来自于对面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楼顶,阳光是被楼顶的方形天窗反射到她家。西城区环保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光污染是个比较复杂的事,现在还没有具体解决办法,为避免对眼睛的伤害,可以戴墨镜。

分析:本案例是典型的负外部效应的案例。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主体的行为对其它主体产生影响,却不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或享受应得的权益。外部效应有正负两个方面。如果某一主体的行为使其他主体获得了利益,而其他主体并不为这种利益支付代价则称为正的外部效应。而某一主体的行为使其他主体受到了利益上的损失,而这种利益损失得不到补偿则称为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的存在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在本案例中,野生动物的保护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上海,首博新馆的建设对也小区居民带来了明显的负外部效应。从理论上讲,经济主体不太愿意从事具有正外部效应的活

9

动,如提供路灯照明,虽然自身受益,但其他主体跟着受益却须自己承担全部成本;经济主体更愿意从事具负外部效应的活动,如本案例修建漂亮建筑,而不顾及对其他经济主体的伤害。

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补正市场领域的外部效应。应当通过相关立法明确建立特定主体对其他主体形成的负外部效应的补偿机制,以避免出现特定主体的经济行为使其他主体利益受损而这种损失得不到补偿的现象,以限制和纠正市场经济中所形成的负外部效应。现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很多负外部效应的界定和补偿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标准,这对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思考题: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是否产生外部效应?如何解决?

(四)案例1.4: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中国经济从2004年上半年又有新一轮的过热,投资增幅达到40%多;04年以来,经济增长率均在10%左右;核心问题是银行信贷规模超常增长。中国的银行信贷规模超常增长的原因,既来自于中国的银行体制特殊性,也与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有关,且后者是主要原因。

观点1:银行尽可能多地发放贷款,试图通过加大不良资产率的计算分母来达到稀释坏账的目的,从而产生经济过热。

观点2(樊纲):中国的银行体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现在强调信贷过热缘于经济过热,仅仅是希望更正一些观念——即使没有了国有银行、没有了国有企业、中国真正实现了市场经济,那一样会出现经济波动。在一个市场经济体里,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高涨期来临,当人们对市场、投资前景的预期普遍发生变化,且普遍进入乐观状态时,银行也会受到这种乐观或过度乐观情绪的影响,从而加大它的信贷投放。中国银行业的体制问题有其特殊性,但金融随着经济过热却属于金融机制和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情况。没有这种预期的改变,银行突然从“借贷”转为“热贷”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哪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体能够避开经济波动,这也是宏观调控存在的前提。同时更需要指出的是,往往经济出现过度的高涨,就必然会导致衰退,而衰退的过程中,银行坏账增加在所难免。美国这样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会出现IT泡沫,也会引发经济波动;我们必须认识到,“市场经济是会有波动的,其本身具有风险”。

10

分析:经济波动是市场失灵的重要表现。经济的运行如同人类的呼吸,时而高涨、时而衰退,人类不能不呼吸,相应的,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常态。

本案例是一个典型的宏观经济波动失衡的案例涉及到复杂的宏观调控理论,事实上2003年底就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经济过热的争论,一直到200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才基本告一段落。

市场经济存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也就存在着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并不存在争论,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也不存在争论,真正争论的是如何看待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态势。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政策以抑制需求,反之在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政策刺激需求,而包括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等一系列相关政策的调整都要围绕着政府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而展开。因此可以说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相机抉择政策的使用,其关键在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

2003年至200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是否存在经济过热的现象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部分产品和行业的价格上涨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部分产品如电力的供不应求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部分行业存在着泡沫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银行贷款高速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进行研究,但有一点是值得探讨的,那就是为什么在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和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国还存在着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滞胀”的情况?

政府宏观调控是必然的,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调控的好。

思考题: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经济波动幅度较大,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五)案例1.5: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基础

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有三个指标:一是分配率,指的是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二是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三是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如果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同样,每小时劳工成本中的福利开支越高,或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占政府税收收入的比重越高,则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11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上述三项指标各自所占比重都很高。以美国为例,国民总产值的70%是―按劳分配‖的,其他国家的分配率也普遍都在54%-65%之间。另外,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也至少在40%以上,有些国家更达60%以上。初次分配的这些特征至少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格局,是以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因素为主,以政府再分配中的公平调节为辅。

中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目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畸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06)》有关数据测算,2005年,我国GDP实现18万亿元,全国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4.8万亿元,但职工工资总额只有1.9万亿元,只占GDP的11%,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0%,另有2.9万亿元(约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0%)通过非工资渠道分掉了。除此外,职工工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逐年下降,1991年为15.3%,1996年为13%,2000年下降到12%,2005年下降到11%,同时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持续扩大。

观点1:一些部委拟出台的政策或措施以及一些学者发表的文章来看,对于日益扩大的收入差距问题,一个似乎明晰的解决思路是,依靠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并辅之以社会的慈善捐款。也就是说,把希望寄托于二次分配甚至三次分配。

观点2(邓聿文):不能说政府通过税收、社会保障以及转移支付的方式,或者企业家通过捐款给穷人,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一点作用也没有,但指望它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不现实。因为,现阶段更多和更大的分配不公,其实不在二次分配或者三次分配中,而是在初次分配。初次分配要解决的主要是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的利益分配问题,不仅数额大而且涉及面广。而二次分配的功能主要是面向全社会的宏观性调节,它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意义上的不公平。所以,把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推到二次甚至三次分配去解决,不仅在理论上说不通,在实践中也是行不通的。

类似“初次分配重效率,再分配重公平”这样的观念是经不起事实检验的。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事实,也不适应我国基本社会关系重大变化的现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造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关系紧张、利益冲突加剧的根源。

当然,强调初次分配的公平不是要否定效率,否定市场机制。有鉴于发展还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正确的国民收入分配观念和做法应该是:平衡资本利益与劳动利益的关系,以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主,以政府再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为辅,实现国

12

搜索更多关于: 财政学案例分析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进行明示就是例证。第二组织必要的认证制度,按标准对特定食品如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进行认证,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第三对利用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故意提供不安全食品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处。 思考题:我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信息不充分或不对称?如何进一步建设? (三)案例1.3:野生动物保护、光污染的负外部效应 1、好心农民遭遇―恩将仇报‖,济源豹子伤农咋补偿。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地方偏僻、森林茂密,以金钱豹为首的野生动物得以繁衍生息。据金庸《鹿鼎记》记载,韦小宝小老婆曾柔也曾带领王屋派在此落草为寇、反清复明。近年来,因为地方政府加强了动物保护工作,野生动物增多且频繁扰民,袭击畜禽,糟蹋庄稼,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济源市王屋乡村民一致反映,野生动物得保护,人的利益也得保护。呼吁有关部门通过建立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促进人与野生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