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版创新高三一轮复习选考总复习地理讲义:必修Ⅲ 区域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章 第三讲 Word版含答案
(1)影响图中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B.洋流 D.地形
(2)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图示中部平原地区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 第(1)题,地形是河流流向的决定性因素。第(2)题,美国中部平原地区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 答案 (1)D (2)C
例2 (加试题)(2016·浙江选考模拟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美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1)与同纬度欧洲西部比较,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试分析原因。 (2)甲山脉起伏和缓,请简述原因。
(3)结合材料,简述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的自然条件。
解析 第(1)题,美国中部平原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结合材料一图,从地形、大气环流等方面回答。第(2)题,地形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该山脉实际从两方面回答即可。第(3)题,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密西西比河是世界
第四长河,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流域内地形较平坦,水流平缓。注意要求从自然条件分析。
答案 (1)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气流,使中部平原受海洋影响小;中央大平原南北贯通,夏季墨西哥湾暖湿空气北上,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高;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长驱南下,使中东部较同纬度欧洲西部气温低,加大了气温年较差,加剧了气候的大陆性。
(2)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内力抬升作用小;形成年代久远,受外力(流水、冰川)侵蚀作用,所以山脉起伏和缓。
(3)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流经平原,水流平缓;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考点专练]
(2016·浙江省舟山市模拟)下图为某月份美国本土24 ℃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月最可能为( ) A.1月 C.4月
B.7月 D.10月
2.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及丙、丁两地等温线弯曲的因素分别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洋流、地形 C.洋流、大气环流 D.大气环流、地形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美国东北部该月的月平均气温在24℃左右,应为北半球的夏季。第2题,甲、乙两地纬度大致相当,但乙地的气温要高于甲地,主要是由于甲地西部有寒流流经,而乙地东部有暖流流经;丙、丁两地的等温线均
凸向低纬,说明两地的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主要由于丁地地处阿巴拉契亚山脉,丙地地处美国西部的山地高原地区。 答案 1.B 2.B
(2016·浙江选考模拟卷)中央谷地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之间,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M为中央谷地中某城市,该城市的平均海拔为52 m。据此回答3~4题。
M城市的气候资料
月份 气温(℃) 降水量(mm) 1月 7.9 81 4月 15.5 36 7月 25.2 0 10月 18.3 20 3.M城冬季的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其影响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C.纬度高低
B.地形
D.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4.中央谷地的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 ) A.土地面积大 C.邻近消费市场
B.地形平坦 D.灌溉系统发达
解析 第3题,旧金山处于沿海地区,冬季西风带南移,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给旧金山带来大量降水,而M城处于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其降水量明显少于旧金山。第4题,中央谷地降水量少,农作物种植一年可以收获2~3次,主要依赖于发达的灌溉系统。 答案 3.B 4.D
5.下列有关美国自然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是北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发达的国家 B.美国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美国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三个大洋
D.跨寒、温、热三带,北极圈与北回归线都经过美国
解析 美国面积略小于加拿大,故A项可排除;美国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地形以平原为主,B项也不正确;美国不濒临印度洋,可排除C项;美国地跨寒、温、热三带,北极圈经过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北回归线经过美国的夏威夷州。 答案 D
6.关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石油资源丰富,但煤、铁资源贫乏 B.是美国工业发展历史最早的地区 C.是美国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 D.水运条件优越
解析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有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西部的铁矿,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便利的水运,是美国历史上工业发展最早的工业区,由于以传统工业为主,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答案 A
7.(加试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温带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的时候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材料二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千米至25千米之间,平均谷深1 600米,谷底宽度762米。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由于从谷壁可以观察到从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各个时期的地层,因而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1)分析说明A处分布有豪雨林的原因。
(2)请解释B附近海域渔业资源较丰富的主要原因。
(3)写出大峡谷两侧的主要岩石类型和大峡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形式。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