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换热设备及其清洗按换热部件的特点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套管式换 - 图文
换热设备及其清洗
按换热部件的特点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冰箱用丝管式冷凝器、箱壁式冷凝器、吹胀式蒸发器)、板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管带式换热器。 (1)壳管式换热器
壳管式换热器是石油、化工、冶金和制冷等工业部门中应用最普遍(约占70%),理论研究和设计技术最完善,运用可靠性良好的一类换热器。分为列管式和盘管式(平面型和空间型),列管式又分为卧式壳管式与立式壳管式。
用于中央空调水冷式机组的水冷式冷凝器、氨制冷系统等,主要有立式壳管式换热器和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①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的外壳是有钢板焊成的圆柱形筒体,筒体两端焊有多孔管板,在两端管板的对应孔中,用扩胀法或焊接法将无缝钢管固定,成为一个垂直管束。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立式壳管式冷凝器
立式冷凝器的主要特点是:
1由于冷却流量大流速高,故传热系数较高。 2垂直安装占地面积小,且可以安装在室外。3冷却水直通流动且流速大,故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水源都可以作为冷却水。4管内水垢易清除,且不必停止制冷系统工作。5但因立式冷凝器中的冷却水温升一般只有2~4℃,对数平均温差一般在5~6℃左右,故耗水量较大。且由于设备置于空气中,管子易被腐蚀,泄漏时比易被发现。 ②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卧式冷凝器制冷设备与立式冷凝器有相类似的壳体结构,但在总体上又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区别在于壳体的水平安放和水的多路流动。卧式冷凝器两端管板外面各用一个端盖封闭,端盖上铸有经过设计互相配合的分水筋,把整个管束分隔成几个管组。从而使冷却水从一端端盖下部进入,按顺序流过每个管组,最后从同一端盖上上部流出过程中,要往返4~10个回程。这样做既可以提高管内冷却水的流速,从而提高传热系数,又使使高温的制冷剂蒸气从壳体上部的进气管进入管束间与管内冷却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冷凝下来的液体从下部出液管流入贮液筒。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壳式换热器实物图见图3。
图2 卧式壳管式冷凝器
图3弓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实物图
(2)套管式换热器
套管式换热器是用两种尺寸不同的标准管连接称为同心圆的套管,外面的叫壳程, 内部的叫管程。两种不同介质可在壳程和管程内逆向流动(或同向)以达到换热的效果。两种不同直径的管子套在一起组成同心套管,每一段套管称为“一程”,程的内管(传热管)借U形肘管,而外管用短管依次连接成排,固定于支架上。热量通过内管管壁由一种流体传递给另一种流体。通常,热流体(A流体)由上部引入,而冷流体(B流体)则由下部引入。套管中外管的两端与内管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内管与U形肘管多用法兰连接,便于传热管的清洗和增减。每程传热管的有效长度取4~7米。这种换热器传热面积最高达18m2,故适用于小容量换热。当内外管壁温差较大时,可在外管设置U形膨胀节或内外管间采用填料函滑动密封,以减小温差应力。管子可用钢、铸铁、陶瓷和玻璃等制成,若选材得当,它可用于腐蚀性介质的换热。这种换热器具有若干突出的优点,所以至今仍被广泛用于石油、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实物图如图4所示。
图 4 套管式换热器结构图
其主要特点有:
①结构简单,传热面积增减自如。因为它由标准构件组合而成,安装时无需另外加工。
②传热效能高。它是一种纯逆流型换热器,同时还可以选取合适的截面尺寸,以提高流体速度,增大两侧流体的给热系数,因此它的传热效果好。液-液换热时,传热系数为 870~1750W/(m 2·℃)。
这一点特别适合于高压、小流量、低给热系数流体的换热,特别适用于小型水冷式制冷与空调装置。套管式换热器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单位传热面积金属耗量多,约为管壳式换热器的5倍;管接头多,易泄漏;流阻大。 结构简单,工作适应范围大,传热面积增减方便,两侧流体均可提高流速,使传热面的两侧都可以有较高的传热系数;缺点是单位传热面的金属消耗量大,检修、清洗和拆卸都较麻烦,在可拆连接处容易造成泄漏。为增大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果,可在内管外壁加设各种形式的翅片,并在内管中加设刮膜扰动装置,以适应高粘度流体的换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