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小衔接
案例二:从欣赏他人的优点开始
实录:
师:大家看了录像,都说看过图书不整理是坏习惯,那么我们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坏习惯呢?(幼儿一片寂静)
师:你们看到过哪个小朋友身上有我们学习的好习惯呢? 佳佳说:“我看到莹莹每次都会把用过的铅笔盒整理好。” 菁菁说:“霏霏带来的故事书都包过书皮了。” 凡凡说:“俊俊用过的铅笔都会自己重新卷好的。” 玲玲说:“我上次看到嘉淇已经会自己梳头发了。”
(制作卡片时)玲玲在卡片上画了自己正在梳头的样子;佳佳在卡片上画了一个铅笔盒;菁菁在卡片上画了张漂亮的包书纸;凡凡画了一支有尖尖笔头的铅笔。
分析与反思:
在我提出问题“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坏习惯?”时,幼儿并未作出反应。可见,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要求幼儿进行自我评价是非常困难的。幼儿往往比较容易发现优点,因此我调整了我提问的方式,请幼儿寻找他人的优点,这样一来孩子们即可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身边朋友的优点,又能了解到怎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
由此可见,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从欣赏他人良好习惯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辨别不同习惯的好坏,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利于幼儿将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的生活。
案例三:告别时刻
实录:
随着六月的到来,眼看幼儿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在主题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教学活动“告别时刻”,通过让幼儿数数年历中的天数,知道一些生活中的常识,并感受毕业日期的临近,懂得珍惜时间。在进行的活动中,幼儿的语言很丰富。
活动观察记录表:
姓名 张雨绮 周一辰 山山 康康 婷婷 杰杰 活动中的语言 还有一个月就要离开幼儿园了,我可真不想 月太复杂了,有31天,有30天,有28天 一周有7天,这个多简单的问题呀。在幼儿园的日子还有三周时间,真是很短 我知道还有一种闰年,我妈妈告诉过我了。 我们和老师在一起已经三年了,还有20天要毕业了,再也见不到老师了,心里真难受! 我知道我的生日,我还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分析与思考:
本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活动结束之后,孩子们每天进行倒计时,当说到即将离开幼儿园、离开老师、离开小朋友时,许多幼儿都哭了,说明幼儿与教师之间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如何化解幼儿的这种悲伤情感,既要使幼儿留恋幼儿园的生活,又要将幼儿的情感向积极的方向引导,也是个重要的问题,数学教育在这次的主题中很好地融入进生活,让幼儿不仅掌握了常识,而且还深入了情感教育,其间好朋友之间能够用语言、眼神、动作等表达依依惜别的心情。
案例四:十字街头
实录:
第一组:大家一致推选郑佳怡做记录人,他们告诉我:“她很会画画,如果他们有写不来的字她就可以画出来。”在制定的过程中,他们也有了争论:浩浩坚持要买一个具有玩具功能的卷笔器,其他小朋友马上就反对:“这样东西要10元钱,买了这个我们其他的用品就买不到了,这个太贵了。”大家七嘴八舌,一下子很难决定,于是我建议,需要的用品如果大家都同意就记下,记录员就开始认真的询问每个人的观点。最后浩浩说:“那就不买这个了,节约点,买最便宜的2元钱卷笔刀吧。”
第二组:制定计划书很顺利,上面要买的用品很多,有铅笔,有尺,有橡皮等。再算出总价的时候,伍英杰大声叫了起来:“啊,我们用的钱太多了,老师只给我们10元钱,可是我们用了15元钱,怎么办?”超超看看计划书说:“我觉得买10支的太多了,少买一点就省钱了。”“对呀”大家一致认可他的建议,对计划书做了修改,10元钱正好用完。
分析与思考:
在今天的活动中幼儿有争论、有矛盾更有不完美的地方。站在孩子的发展角
度去看问题,我更多的是考虑了“重过程”的理念,计划的合理与否在此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在于孩子们在制定计划、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其中不仅是口语的表达,更有用符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计划表上有时会打上一个小问号,过一会儿又被划去,孩子们在不断地从认识自我、认同别人,老师有时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通过制定计划书,孩子们积累了经验:计划书可以运用图画、文字、数字、包括语言共同进行表达;孩子们制作计划书的过程不但是交流经验、完成任务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几个小朋友共同完成的,这更是孩子们学习协商、分工、妥协、尊重的过程,是孩子合作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契机。
案例五:一次次活动失败带来的启示
实录:
在益智区我们投放了三套拼图的材料和一个定时器,根据难易程度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刚开始三天那里还是孩子们争先恐后参加的区域,可是三天后就无人光顾了。于是对孩子进行了两天的观察:
第一天观察:琪琪在前两个层次拼图操作中较顺利,可是到了第三套没有完成,可能是因为有一点难度,他没有继续下去。
第二天的观察:琪琪又去了,这次她直接选择了第三层次,可很多时间过去了,她还是以失败告终。
第三天的观察:今天她没有再去拼图区,可能是怕再失败,或者是根本不想再去研究那个拼图了。
分析与思考:
现在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的宠溺,没有抗挫折能力,导致了许多探索活动中的放弃行为的产生,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会带来巨大的困惑和影响,而老师也往往会疏忽孩子的“经常失败”,或者认为孩子的能力有限,但通过上述的观察我感受到:
·重视每次的“失败”是为孩子搭建成功的阶梯。
可能在区域活动中经常会有孩子不成功的经历,但是很多次都是由于老师的忽视,错失了给予孩子成功的机会,就像拼图活动不可能使每个孩子都成功,而老师也不可能每次都会关注,或许老师的疏忽会造成孩子对拼图丧失兴趣,今后也不去尝试了,所以老师的重视就是给予了孩子成功的机会。
·激励环境的创设是孩子抗挫折能力增强的强行针。
由于老师的疏忽会让幼儿放弃,会让孩子今后的抗挫折能力逐渐下降,我们需要给予孩子坚持活动获得成功的信心。
具体做法:在每个拼图的操作盒盖上都留有各种激励话语的卡片,如:“再试试,你一定行的。”“试试看,会有小惊喜的哦!”“坚持到底,你一定是最棒的。”“别放弃我,坚持!”“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一定要加油哦。”等等,通过这些激励卡的实施,孩子们似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信心,也愿意多尝试几次,孩子的信心找回来了,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提高了。
继续可以延伸的做法:
这样的励志卡片不仅在益智区适用,在区角活动或是幼儿遇到挫折时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卡片,激励幼儿不畏挫折,继续完成任务,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
案例六:在倾听中激发幼儿的成功感
实录:
故事《小红帽》是孩子们非常熟悉与喜爱的,最近每次当我播放《小红帽》的故事录音时,我就会发现好几个孩子在跟着录音讲故事。于是,我录了一盘磁带,在中间故意漏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今天当我又给他们听这个故事时,我告诉他们“孩子们,我知道你们最喜欢听《小红帽》的故事了,其实,我也非常喜欢,所以,我刚才自己讲了一遍,还把它录了下来,想请你们听听,我讲的怎么样?你们愿意吗?”“愿意!”当我打开录音机时,我发现孩子们听得特别仔细,一个个都专心致志。听完后,他们的都纷纷举起了小手,说:“张老师,你讲得很有感情,但漏了好几个地方!”“你的故事讲得不够完整!”“你讲的故事和录音里的不一样!”??“谢谢你们给我指出,下次讲的时候我一定改进,你们怎么会发现的?”“因为我们认真听了!”“因为我每次都很认真听,已经把这个故事记住了!”??“连这个小秘密都被你们听出来了,你们的小耳朵真厉害!原来认真听可以让我们发现问题,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以后你们可一定要认真听哦!当然,我也要做到!”孩子们高兴而又赞同地点着头。
分析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学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这就是教育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学习成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