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静态路由RIP的配置
实验三 静态路由/RIP的配置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静态路由的配置方式。
2.了解Distance Vector算法的工作原理。 3.了解配置RIP协议的基本命令。
4.了解路由表的具体含义(针对RIP协议部分)。
二、 实验设备
PC机,Windows XP系统,Boson Netsim 6.0。
三、 实验内容
1. 一些简单的路由连接配置
通过Boson Network Desiger 绘制如上网络拓扑图,并按如下要求进行实验:
1) 设置路由器的hostname为R1,并设置其e0端口IP地址为192.168.1.1/24,
e1端口IP地址为192.168.2.1/24,
2) 设置左边主机的hostname为HOST1,其IP地址为192.168.1.2/24,默认
网关为192.168.1.1,
1
3) 设置右边主机的hostname为HOST2,其IP地址为192.168.2.2/24,默认
网关为192.168.2.1,
4) 让HOST1主机能够Ping通HOST2主机 2. 静态路由的配置
通过Boson Network Desiger 绘制如上网络拓扑图,并按如下要求进行实验:
1) 按图上所示分别给R1、R2、HOST1、HOST2设置其网络参数(IP地址、
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2) 通过给路由器R1和路由器R2设置静态路由,使得HOST1能够Ping通
HOST2。
3. 熟悉RIP协议特征
RIP 协议分为版本1和版本2。不论是版本1 或版本2,都具备下面的特征:
1) 是距离向量路由协议;
2) 使用跳数(Hop Count)作为度量值; 3) 默认路由更新周期为 30 秒; 4) 管理距离(AD)为120; 5) 支持触发更新; 6) 最大跳数为 15 跳;
7) 支持等价路径,默认4条,最大6条; 8) 使用 UDP的520端口进行路由更新。
2
4. 使用拓扑图绘制软件设计如下网络拓扑图,分别在每个路由器上启动RIP协议,并启用参与路由协议的端口,并通告网络。
1) 配置路由器和主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2) 设置DCE时钟频率命令 clock rate 6400 如何确认是DCE? show controller s0 3) 启动RIP协议的命令 router rip
4) 配置RIP通告网络 network 1.1.1.0 network 10.1.1.0
5) PC1能否Ping通 PC2?
6) 使用Show ip route 命令查看R1的路由器,显示如下内容:
3
以上输出表明路由器 R1学到了 3 条RIP 路由,其中路由条目: “ R 4.0.0.0/8 [120/3] via 10.1.1.2, 00:01:26, Serial0 ”的含义如下: ① R:路由条目是通过 RIP 路由协议学习来的; ② 4.0.0.0/8:目的网络;
③ 120:RIP路由协议的默认管理距离;
④ 3: 度量值,从路由器 R1 到达网络 4.0.0.0/8 的度量值为 3 跳; ⑤ 10.1.1.2:下一跳地址;
⑥ 00:01:26:距离下一次更新还有 4(30-26)秒; ⑦ Serial0:接收该路由条目的本路由器的接口。
同时通过该路由条目的掩码长度可以看到,RIPv1 确实不传递子网信息。
四、 实验记录
1. 2. 3.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