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央电大学前教育科研方法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试题
一、单选题(1.A 2.A 3.C 4.A 5。C)
1.下列不属于观察的设计和准备内容的是( )。 A.问题、目的与对象的确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相关关系,至少有这样两种情况:变量X是变量Y的原因(或结果);或X与Y都是其它变量的结果
3。下列关于题目难度计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P值越小难度越大,P值越大难度越小,介于O%~100%之间 4.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 A.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5.“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 C.等距随机取样法
二、判断题(6.A 7.A 8.A 9.A 10.A 11.A 12..A 13.B 14.B 15.A) 6.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上看,分为主观判断、客观接收、意义建构三种层面。( ) A.正确
7.结构型访问法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访问者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 ) A.正确
8。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内出现的次数情况。( ) A.正确
9。等比变量(比率变量)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A。正确
10.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即事先拟好题目,问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 ) A.正确
11.中介变量即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 ) A.正确
12.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 ) A.正确 13.二次文献即曾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纪录,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 ) B.错误
14.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应该选择开放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应该选择封闭型访谈。( ) B.错误
15.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的大小。( ) A.正确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6.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1)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3分) (2)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3分)
(3)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故拉丁方设计能够抵消实验中因实验顺序、被试差异等所造成的无关变量效果。(4分) 17.对自变量的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控制包括两方面:
(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5分)
(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的检查点或实验处理。(5分) 四、实践题(20分)
18.举例说明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2分)
(1)消除法。消除法是通过采取一定措施,将影响研究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它是控制无关变量的理想方法和基本方法。消除无关变量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无关变量产生原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6分)
(2)恒定法。恒定法就是采取一定措施,使某些无关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它也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基本方法;(6分)
(3)平衡法。平衡法就是对某些不能被消除,又不能或不便被恒定的无关变量,通过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措施或方式,使其影响通过平衡而抵消,达到控制它们的方法。平衡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6分)
网络课程《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模拟试卷三
(考试形式:开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事件取样观察法: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来进行观察的方法。
2、三角互证法:对同一研究问题,用三个不同来源或不同方式得来的资料或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看是否具有一致性,一次来评价资料的真实性。
3、个案研究:属于质的研究,即综合多种方法,收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过程。
4、被试内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指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去,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即每个被试均接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处理。
5、调查法: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访谈、问卷、测验等间接手段获取资料。
二、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 。 ( A ) A、观察研究
2、误差最大,被有些人称为“非实验设计”的是 。 ( D) D、前实验
3、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是 。 ( C ) C、社会系统误差
4、达尔文曾经写过《一个婴儿的传略》,他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 B ) B、日记描述法
5、问卷问题类别排列顺序一般把 问题置于最前面。 ( D ) D、人口学资料
6、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这样的循环圈,它包括 ( B ) B、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7、搜集文献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注重)文献搜集的 。 ( D ) D、有用性
8、在执行研究方案时,为避免教师的主观倾向性,主试要严格按照要求选择被试,注意被选择样本的 。 ( B ) B、代表性
9、以文章或专著后所列参考文献目录为线索,追踪查找相应文献资料的方法是 。 ( C ) C、追溯查找法
10、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 字左右。 ( C ) C、300
三、简答题(18分,每题6分)
1、请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自愿的原则、匿名的原则、保密的原则、无害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创造性原则、验证性原则。(前六点各1分)
2、根据不同分类标准观察法有哪些具体方法?
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与非结构观察;自我观察与客观对象观察。(每类1分,标准1分)
3、请说明撰写论文中讨论部分的基本格式和注意事项。
四、分析比较题(12分)
试比较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不同点。
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2分
定性研究强调研究自然情境,强调整体探究,常采用描述分析,研究是个归纳过程;定性研究注重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定量研究强调研究的操纵和控制,常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是演绎过程。2分
定量研究强调程序,强调事先的设计,更倾向于结构化和规范化;定性研究更灵活;2分 定量研究注重研究的结果,定性研究注重研究的过程;2分
定性研究旨在理解教育现象,解释教育现象,定量研究则旨在确定关系、影响、原因。2分 一般的研究总是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者结合可以得到更科学的结论。2分
终结性考试的试题由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或问题解
决题)4种组成。
(一) 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正在括号中。) 1. 下列关于观察法中编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策略编码指对人们完成一定任务所用方法、策略的编码。
B. 常见的一些编码有:过程编码,活动编码,策略编码和行为编码。 C. 过程编码指对事物过程的编码,其编码名称是阶段和步骤。 D. 活动编码指按照一定的种类进行的内容编码。 2.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B. 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
C.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
D. 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正在括号中。) 1.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内出现的次数情况。(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但不完备 D.存在部分错误
2.等比变量(比率变量)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能够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
C.无错,但不完备 D.存在部分错误
(四)实践题(每题30分,共30分。)
1. 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1、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0.30和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9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0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1.A; 2.B (二) 1.A; 2.A (三)
1.取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5种: ⑴简单随即取样(3分); ⑵分层随机取样(3分); ⑶等距随机取样(3分); ⑷整群随机取样(3分); ⑸多段随机取样(3分)。 (四)
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