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区域地理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二节世界主要地区(16页)

201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讲练区域地理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二节世界主要地区(16页)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13:12:18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6.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无关的是 …………………………………………………………( )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7.每年的冬半年,瑞典的旅游业有点特殊,在这里过夜的游客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离去,原因是 …………………………………………………………………………( )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B.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光现象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8.关于南极洲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酷寒、干燥、烈风是气候的突出特点

B.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 C.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寒季

D.南极洲有“寒极”之称,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起了重要作用 下图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读图完成9~10题。

9.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10.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 )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距海远近 下图为某沿海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及该地甲、乙两地气候统计,据图完成11~12题。

11.该岛甲、乙

地……………………………………………………………………………………( )

A.1月降水量最大 B.2月~6月的降水逐月增加 C.7月气温最低 D.8月~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2.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是…………………………………………………………( )

A.地处背风地带 B.海拔较高 C.受沿岸寒流影响 D.距海较远

1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哪些区域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为什么?

(2)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

(3)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4)你认为该区域的经济活动主要分布在哪里?判断依据是什么? 14. 下图所示国家农业约占该国GDP的23%(2005年),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63.3%。近年来,第二、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2005年分别约占GDP的35%和42%,水电出口及相关建筑业是该国经济支柱之一。

(1)简述该国地形的主要特点。(4分)

(2)“水电出口及相关建筑业是该国经济支柱之一”,分析该国发展水电工业的主要条件。

(3)该国2000年前森林覆盖率曾达72.5%,但目前明显降低,试分析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4)试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

【课后反思】

第二节 世 界 主 要 地 区

〖思路点拨〗

例1 解析 该题综合考查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农业、工业、人种与人口分布等地理

(1) A (2) B

例2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区域地理特征中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图中所给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国为位于亚洲南部的孟加拉国。

答案 (1)印度 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热带季风 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分雨(湿)季和旱(干)季 (3)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易形成旱灾。

例3 解析 本题以上海承办世博会为热点材料,结合瑞士的相关地理资料,重点考查了瑞士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4%、23.3%和72.7%;全国共有银行6 000余家,苏黎世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可以归纳出瑞士三大产业的结构特点。据材料一知瑞士经济发达,可以推断瑞士的城市化发展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答案 (1)意大利 德国 莱茵

(2)阿尔卑斯山脉横贯全境,地势高峻;多条大河从这里发源。 (3)三 金融 旅游 会展 (4)逆城市化

(5)山地多,原料、能源贫乏,客观上趋向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和燃料少的工业部门;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劳动力技术熟练,工艺精湛,世代相传;旅游业、会展业发达,可以为钟表业提供广阔的市场。

(6)山地缆车体现了瑞士山地特色;“城市空间”和“自然空间”展示了“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变式达标〗

1.D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东南亚气候、地形、火山、地震、河流等方面知识的掌握,联系东南亚的自然条件,便可作出正确的判断。

2.C 解析:椰子和蕉麻出口最多的国家是菲律宾,天然橡胶出口最多的国家是马来西亚。

3.C 4.B 解析:图中A属于滇南谷地,地处河谷、地势低,不受寒潮影响,热量充足,是其适宜天然橡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工业逐渐向工资水平较低的越南等国转移。

5.B 6.A 7.B 解析:由地理坐标(约27°N,86°E),且该地蓝天与白云交织,雪山与湖泊辉映可知,该地应位于尼泊尔境内,属于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由于地势高应为高原山地气候。

8.A 9.B 10.D 解析: 第8题,根据经纬线和湖泊、海洋等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地区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中东地区(一部分)。甲地位于沙漠地区以东,远离海洋,还有季节性河流,夏季降水量应在50 mm左右。第9题,甲地区的湖泊为咸水湖,不能用作灌溉水源,发展农业主要的矛盾是水源不足,不是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因此不能用建水库的方法解决。临近海洋、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采取海水淡化的方法获得一定的淡水。除了开源措施以外,节流也是关键措施,因此改进灌溉技术,如变大水漫灌为滴灌是解决水源不足的重要措施。第10题,从上题的分析中可以知道,甲地区发展农业主要是采取喷灌和滴灌技术,把水资源由“少”变“多”的,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11.答案 (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集中于夏(雨)季。成因:夏(雨)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

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课后巩固〗

1.C 2.D 解析:依据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西部,即中、俄、蒙交界处。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①→②→③降水量逐渐减小,植被也从温带草甸草原、温带典型草原过渡到温带荒漠化草原;②③所在国家是蒙古国,而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3.A 解析:甲地位于东非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1月份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7月份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

4.A 解析:图中河流是赞比西河,湖泊位于东非裂谷带,是断层陷落形成的,图示区域的赞比亚境内铜矿资源丰富。

5.A 6.D 7.C 解析:第5题,欧洲降水较多,故河网稠密,与陆地面积的大小无关。第6题,阿尔卑斯山属于褶皱山脉,其形成是内力作用所致,峰顶积雪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融化所致,与冰川作用无关。第7题,瑞典位于北极圈附近,冬半年会出现极光现象,故游客会选择在这里过夜观看极光现象。

8.C 解析:此题考查南极洲的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南极洲纬度高,地势高,加上冰雪覆盖,得到和吸收的太阳光热最少,气温极低,形成强大高压中心,降水很少,风力强大,形成了以酷寒、干燥、烈风为主的突出气候特点。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洲的暖季,也是对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

9.A 10.A 11.C 12.A 13.(1)66.5°N及其以北地区。原因:黄赤交角为23.5°,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 (2)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西临大西洋,盛行西风,山脉走向与海岸平行,迎风坡,暖流经过。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气温年较差较大。背风坡,海域面积小,海洋水汽较少。

(3)冰川作用、流水作用。西部海岸线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河流平行状排列,湖泊多位于河流中上游。

(4)主要分布在波的尼亚湾沿岸地区。

理由:主要城市分布在海湾沿岸地区;铁路和公路环绕海湾分布;众多河流的下游,地形平坦。

14.解析:第(1)题,地形的特点包括地势特点和地形类型。第(2)题,分析水电工业发展的条件既要分析有利条件也要分析不利条件。第(3)题,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从题干内容可知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会造成生态环境受影响,自然灾害多发。第(4)题,全球变暖对该国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热量增加,高山地区有利农业生产,但高山冰川融化,会造成泥石流、滑坡灾害增多是不利的。

答案:(1)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地势陡峻,落差大。

(2)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河流众多,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水平低,技术落后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加大了水能资源开发的难度。

(3)森林覆盖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粮食不足,出现过度开垦现象。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滑坡、泥石流现象多发。

(4)全球变暖,该地区热量增加,生长期增长,可耕地范围扩大,有利于农业生产;全球变暖,加速该国冰川消融,泥石流、滑坡现象增多。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B.水量充沛,是因为降水量较多 C.无长河,是因为大陆轮廓曲折,又受山岭的限制 D.航运便利,是因为平原面积广,河流之间多运河 6.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作用无关的是 …………………………………………………………( ) A.欧洲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 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的峡湾 C.阿尔卑斯山地两侧的湖泊 D.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峰顶终年积雪 7.每年的冬半年,瑞典的旅游业有点特殊,在这里过夜的游客人数占总旅游人数的90%以上,而且往往第二天一早就离去,原因是 …………………………………………………………………………( ) A.商业服务多在夜晚 B.森林晚会吸引了游客 C.游客观看这里的极光现象 D.到这里参加圣诞节活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