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第2框 少年有梦》优秀教案
交流,在讨论中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一名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通过理性思考和小组学生的合作,使课堂内容渐进式推进,学生有能力作出归纳,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过程:
多媒体呈现:美文(“探究与分享”教材PIO)。
1998年,六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是一名一年级小学生。一天,老师在上课时讲道: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也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许多人因为喝不上干净的水而死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小瑞恩暗暗下定了决心。起初,挖井的钱是靠他一个人做家务赚来的,在他的感召下,亲戚、朋友、邻居纷纷加入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心愿鼓舞了全世界六十多个国家的成年人,人们纷纷解囊相助。2000年,瑞恩的第一口井打好了;2001年,“瑞恩的井”基金会成立;2003年初,“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挖了七十多口井。
出示问题:端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分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的相关内容展示出来并进行交流) 教师: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 学生:瑞恩梦想着为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他的梦想感召了很多人和他一起努力,甚至成立了基金会,为非洲挖了很多口井。
5
教师:你从他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学生A:梦想有时候看起来不切实际,但坚持下去,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学生B:小小的梦想有了众人的帮助,就变成了伟大的事业。 学生C:梦想是让我们进步的伟大力量。
教师归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教师板书:
1.梦想是对生活的盼望。
2.少年的梦想反映了我们对生命的态度。 活动3:“相关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内容,一方面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过程:
多媒体呈现:相关链接(教材P1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其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莲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6
教师:通过前面的讨论和学习,我们懂得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少年的梦想和什么有关系?中国梦和我们的梦想有什么关系? 学生A:少年的梦想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有关,因为时势造英雄。
学生B:和他的家庭条件有关,因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 学生C:与他个人的奋斗目标有关,因为个人的奋斗目标是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努力的方向……
学生D:少年的梦想和中国梦密不可分。因为只有祖国强大了,少年的梦想才有实现的土壤。
学生E:无论我们的梦想是什么,但我们作为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立志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师归纳:
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生目标也各不相同。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准前进的方向。
2.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因为时代的变迁促进梦想的提升,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所以,少年的梦想不仅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还和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7
教师板书:
1.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2.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
教师:生活如此多彩,丰富了我们的梦想。如果说织梦是一种幸福,那么追梦则是一种成长。同学们,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进取。 教师板书:(二)努力就有改变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积极状态,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对于体现了创新意识的同学,不失时机地予以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理论探究使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活动1:“探究与分享”
出示问题: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有多远?你赞同以上哪种观点? 学生抢答: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