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化学人教版选修3同步检测:单元质量检测(三)
(2)写出元素⑨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________。
(3)元素的第一电离能:③________④(选填“大于”或“小于”)。
(4)元素③气态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该分子为________分子(选填“极性”或“非极性”)。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其水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
(5)元素⑥的单质的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丙所示。
若已知⑥的原子半径为d c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⑥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请回答:晶胞中⑥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解析:
(1)区的名称来自于按照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轨道名称,因此上述元素中,属于s区的是H、Mg、Ca。
(2)元素⑨是Cr,原子序数是24,所以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3)③④分别是N和O,非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大。但由于氮元素的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则元素的第一电离能:③大于④。
(4)元素③气态氢化物是氨气,其中氮元素含有1对孤对电子,价层电子对数是4,所以其VSEPR模型为四面体形;由于实际构型是三角锥形,所以该分子为极性分子。氨气能与铜离子形成配位健,则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其水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溶解得深蓝色溶液。
(5)元素⑥是Al,根据晶胞结构可知以顶点为中心,与该点距离最近的铝原子有12个,所以晶胞中⑥原子的配位数为12;若已知⑥的原子半径为d cm,则面对角线是4d cm,则11
边长是22d cm,体积是(22d cm)3。晶胞中铝原子的个数=8×+6×=4,则该晶体的
824M2M-
密度为== g·cm3。 33
NA·?22d cm?8dNA
答案: (1)H、Mg、Ca
(2)
(3)大于
(4)四面体形 极性 先产生蓝色沉淀,后溶解得深蓝色溶液 (5)12
M2M?3? g/cm或 g/cm3 33?8dNA?42d NA
19.(11分)下面是一些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1)图甲为金刚石晶胞,则1个金刚石晶胞含有________个碳原子。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________a,列式表示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________(不要求计算结果)。
(2)图乙为钛酸钡晶体的晶胞结构,该晶体经X-射线分析得出,重复单位为立方体,顶点位置被Ti4所占据,体心位置被Ba2所占据,棱心位置被O2所占据。
①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Ti4置于晶胞的体心,Ba2置于晶胞顶点,则O2处于立方体的________位置。 ③在该物质的晶体中,每个Ti4周围与它距离最近且相等的Ti4有________个,它们所形成的立方体为________。
④Ti4的氧配位数和Ba2的氧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
(3)PbS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具有NaCl型结构(如图丙),其中阴离子采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X-射线衍射实验测得PbS的晶胞参数为a=0.594 nm。
+
+
+
+
+
+
-
+
+
-
①已知坐标参数:A(0,0,0),B(1/2,1/2,0),则C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 ②PbS晶体中Pb2的配位数为________,r(S2)为________nm。(已知2≈1.414) ③PbS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 解析:
-
+
-
(1)由图可知一个金刚石晶胞中有8个C原子。若碳原子半径为r,金刚石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正方体对角线的1/4就是C-C键的键长,即4?3?34
8×πr38×3π3?8a?3π
a,碳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ω===。
a3a316
11++-
8×?:?12×?=(2)①在该晶胞中三种元素所形成的离子的个数比为Ba2:Ti4:O2=1:?4??8??1:1:3。
②将共用一个Ti4的8个晶胞的体心Ba2连接起来构成新的立方体晶胞,则O2原子正好处在面心位置。
③晶胞顶点位置上的Ti4与其前、后、左、右、上、下的6个Ti4距离最近且相等,若将它们连接起来,则形成正八面体。
④Ti4周围与其距离最近且相等的O2有6个,立方晶胞12条棱上的12个O2与体心位置上的Ba2距离最近且相等。
(3)①根据A、B两点坐标参数,结合C点位置可以推出C点坐标参数。
②由图可知Pb2与S2配位数均为6;由于S2采用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方式,故面对角线为4r(S2)据数学知识有4r(S2)=2a,据此可求得r(S2);
4M?PbS?
③晶胞质量m=
NA
晶胞体积V=(0.594×107 cm)3,据此可得密度。 答案:
48×πr3
333π
(1)8 = 3
8a16
(2)①BaTiO3 ②面心 ③6 正八面体 ④6、12 111?(3)①??2,2,2? ②6 0.210 ③
-
6.02×1023×?0.594×107?3
4×239
-
-
-
-
+
-
-
++
-
-
+
+
+
+
-
33a=2r,所以r=48
20.(11分)有E、Q、T、X、Z五种前四周期元素,原子序数E (1)写出QT2的电子式________,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2)Q的简单氢化物极易溶于T的简单氢化物,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等两种。 (3)化合物甲由T、X两元素组成,其晶胞如下图,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 (4)化合物乙的晶胞如下图,乙由E、Q两元素组成,硬度超过金刚石。 ①乙的晶体类型为________,其硬度超过金刚石的原因是________。 ②乙的晶体中E、Q两种元素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________。 解析:由题意知,E、Q、T、X、Z五种元素分别为C、N、O、K、Ni。 (1)CO2、NO2为等电子体,电子式相似,故NO2的电子式为[:O::N::O:],基态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84s2。 (2)Q的简单氢化物NH3极易溶于T的简单氢化物H2O,其主要原因有这两种氢化物均为极性分子、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 (3)由化合物甲的晶胞可知,甲的化学式为KO2。 (4)①由化合物乙的晶胞可知,乙的化学式为C3N4,属于原子晶体,其硬度超过金刚石的原因是C—N键的键长小于C—C键,键能大于C—C键。②C3N4晶体中C、N两种元素原子的杂化方式均为sp3杂化。 答案: (1) [:O::N::O:] 1s22s22p63s23p63d84s2 (2)这两种氢化物均为极性分子、相互之间能形成氢键 (3)KO2 (4)①原子晶体 C—N键的键长小于C—C键,键能大于C—C键 ②sp3 21.(1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金刚石、NaCl、H2O、HCl晶体的熔点依次降低 B.I2低温下就能升华,说明碘原子间的共价键较弱 C.硫酸钠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键被削弱,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具有导电性 D.干冰和石英晶体的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所属的晶体类型不同 (2)[2018·全国卷Ⅲ]ZnF2具有较高的熔点(872 ℃),其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ZnF2不溶于有机溶剂而ZnCl2、ZnBr2、ZnI2能够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9·海南卷]已知锰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如图所示,其中锰离子的化合价为 ·· ·· ++ + ····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