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倾听每个孩子成长的声音

倾听每个孩子成长的声音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42:36

倾听每个孩子成长的声音”的办学理念;“生具河流品质,校有文化品位”的办学目标;“溯源而上,开拓创新”的办学策略;“上善若水,知者乐水”的校训;“文明之河处处流淌”的校风;“与孩子同舟共进”的教风;“用浪花汇聚海洋”的学风……从2005年提出到现在,沙河源小学的以“河流”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已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的一个样板。

巨野河又名巨水河,发源于历城区西营镇拔槊泉、饮马泉,流经彩石镇、高新区、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经杜张水库后又入历城区董家镇、唐王镇,在临港街道办事处鸭旺口村注入小清河,全长48.5公里,其中唐王段

“运河文化”上承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下接新时代社会的实际,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通州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位于通州区,是京杭大运河的源头,学校校名以“运河”命名,作为运河人,我们对运河有着一份浓厚的感情,也有着一份沉重的使命感,挖掘和弘扬运河文化,是我们的愿望与责任,同时也是我们的优势,更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资源。

利用运河地域资源,我校对运河文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为研发“运河文化校本课程”奠定了的基础。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在实处,学校自2000年起开展了“知家乡、爱家乡、建设家乡”教育,同时着手“运河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运河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通州历史沿革与现实经济发展。我们组织四个学科的几十位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于2006年完成教材初稿,九个模块共十万字。2009年进一步修订出版发行。校园里“运河文化墙”一面是歌颂运河的历代名人诗句碑刻,另一面是运河督运图画卷。运河文化时刻在熏陶着、滋养着运河学子。

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对每一个学生的唤醒,激活和释放。我们珍视课程改革的契机,将活动课程化、课程主题化、主题系列化。校本课程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有利于发展个性和能力的相应位置,并伴有相关行为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对于学生开发潜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培养自信、增加社会责任感起着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管理,为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了保障。活动课程具有自主性、兴趣性和实践性,充实了课程的内容。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优化组合起来,既是一项课程活动,又是一门活动性的新型课程。“运河文化”校本课程在结构上分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两部分。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运河的历史和现状,通过调查了解、参观考察通州现代化农业、工业建设情况,结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社团活动,增加学生对家乡的感情,达到知家乡、爱家乡的目的,进而激发学生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决心,鼓励学生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建设家乡。

运河兴建之路、运河古代建筑、运河历史人物、运河饮食文化、运河旅游资源、运河民俗节日、运河民间美术、运河经济发展、运河特色农业、运河生态环境等十个模块和教学课例、研究性学习把教学与实践活动统一起来,使运河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变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教育意义。以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为载体,拓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

的渠道,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既具创意又有实效。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校本课程的延伸,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活跃了校园文化建设,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道德滑坡问题凸显,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些人中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我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过去的十年里,通过专家报告、教师讲座、国旗下讲话、展板展示、征文、演讲、文艺演出、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全校师生搜集了大量有关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资料,学习了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优秀的教育事例。学生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博大精深,感悟到注重文明礼仪、养成文明习惯是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我们也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参加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使一些对父母教育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和父母有了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达到了家校共同教育的目的。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学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纂了校本教材《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旨在为师生提供进一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资料和案例,以启示大家深入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努力使每一位师生都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让每一位从运河中学走出去的学生都是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中国人。我们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放到十分突出

的位置,充分发挥教育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着力加强师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我们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方式,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校办学有活力,就要不断吸收新理念,探索新路径,取得新经验,实现新突破。中华传统美德和运河文化滋养着运河人,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所德育科研名校”、“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校本教研示范校”。我们要学习做一个不倦的园丁,用运河文化之水,润泽校园芳华。

7.62公里,是千百年来哺育唐王人民的“母亲河”。

《嘉兴运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0 推荐 语文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一)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深刻变化。教育作为上层建筑,推动着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观点已

搜索更多关于: 倾听每个孩子成长的声音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倾听每个孩子成长的声音”的办学理念;“生具河流品质,校有文化品位”的办学目标;“溯源而上,开拓创新”的办学策略;“上善若水,知者乐水”的校训;“文明之河处处流淌”的校风;“与孩子同舟共进”的教风;“用浪花汇聚海洋”的学风……从2005年提出到现在,沙河源小学的以“河流”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已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的一个样板。 巨野河又名巨水河,发源于历城区西营镇拔槊泉、饮马泉,流经彩石镇、高新区、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经杜张水库后又入历城区董家镇、唐王镇,在临港街道办事处鸭旺口村注入小清河,全长48.5公里,其中唐王段“运河文化”上承五千年的文明传统,下接新时代社会的实际,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通州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运河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位于通州区,是京杭大运河的源头,学校校名以“运河”命名,作为运河人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