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健康成长
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健康成长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和人的整体心理状态相联系,和人的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当然,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紧密联系的。 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做为一名教师,每次看到一些学生进网吧、打架斗殴、不学习、昏昏欲睡、无所事事等不良行为,感到特别的痛心。于是在教学的同时,不断的查找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调查我发现:
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一部分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一部分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一部分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于是做出了很多危害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具体表现在:攻击性强,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竞争意识不强。社会公德意识差,勤俭意识淡泊。不良情绪等
从调查统计来看,农村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一) 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庭勤劳致富,但仍有
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虽然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普及不够,方法仍较简单,而且,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学生心理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心理教育意识淡泊,缺乏系统研究,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 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普遍存在,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四) 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
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五)农村小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因此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往往由于教师、 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那么做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题应该怎样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呢?
如果学生的心理教育失衡,那么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谈不上育人。如果学生没有学会做人,还谈什么学知识。
(一)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是实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1、校园主环境建设。,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首要任务。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艺术、文化、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改善学生心理环境。
3、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能
得到良好的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也能为学校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4、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居委会等社区基层组织,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3、教师要讲诚信。“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