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统筹新农村综合体开发相关政策
13.扎实抓好新农村连片建设。坚持成片推进。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连村开发,成片发展,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合作组织等各类带动主体,带动农民加快发展现代种养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建成一批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坚持整体推进。坚持“三打破三提高”的原则,科学布局村庄,突出村落特色,优化民居设计,显现新农村风貌。新建和重建农房要严格按规划设计建设,现有农房的风貌整治按设计要求实施。结合土地整理加快农房建设和改造,确保民居建设覆盖到示范片内所有农户。配套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服务。坚持分类推进。按照不同类区的目标要求和建设重点,协调推进地震重灾区、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和民族地区的示范片建设。注重联动推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同步开展市、县级示范片建设。强化投入保障。整合农口和涉农部门的项目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督促检查。制定示范片建设分类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开展半年交叉检查,组织年度全面检查,对工作成效显著的示范片给予重点支持,确保开好局,起好步。
14.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村水、路、电、气、房等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全年新解决24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新建通乡公路3000公里、通村公路1万公里、通村油路7000公里。抓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积极推进沼气发电项目试点示范和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积极支持以四川农村信息网和四川三农新闻网为重点的涉农网站建设。加强村镇规划,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积极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划建设自用住房,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大力整治乡村环境。继续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开展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湖库污染治理,着力整治较大规模农家乐的环境污染。以造林绿化为载体,以庭园、乡村道路和渠系为重点,完善农村“四旁”绿化,加快荒山荒地绿化和矿区植被恢复。继续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完成39个环境优美乡镇、200个生态村和2000个生态家园创建工作任务。实施“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
范工程”,选择5个城市、10个县城、100个镇乡和1000个村庄作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总结推广各具特色的乡村环境综合治理经验。
15.着力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各项政策,继续做好“两免一补”工作。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中职涉农专业,加强农村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继续实施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彝区免费职业教育政策。继续对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库区移民子女等六类学生就读中职学校减免学费。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实施计划生育“三项制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加快“两馆一站”建设,继续实施送文化到乡村到牧区到灾区配送工程、百县千乡文化鉴赏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连片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领取养老金。搞好农村养老院建设,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16.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帮助80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圆满完成《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制定《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和相关扶贫政策。继续推进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甘孜州包虫病防治工作,抓好各项扶贫工程和扶贫试点。支持贫困村扶贫互助社发展,建立健全互助资金风险补助机制。抓好地震灾区贫困村的扶持工作,突出抓好39个极重和重灾县的贫困村、特困户的扶持工作。加快解决特困群众住房困难。积极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