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年春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习题 第5章综合检测题
34.(9分)同学们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实验时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小时。B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问中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B组的落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C组和D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在上图中绘出相应的曲线。
[答案] (1)单一变量 对照
(2)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3)土壤微生物(作用)的有无 落叶的腐烂程度 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写出两点即可)
(4)腐烂程度小于A组 (5)如图
35.(9分)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值的单位为kcal(m·a)。图2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请回答问题:
2
(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入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能量输出。
(3)图2所示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________;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5)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 [答案] (1)11.3 (2)大于 (3)4 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竞争与捕食 寄生 (4)大于 增强 (5)不能
[解析] (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380/3370≈11.3%。(2)图1所示生态系统中,输入能量为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20810,输出能量为4600+11980+1890+316+13=18799,所以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其中生物群落会变得更复杂。(3)植物中的能量传递给鹰的食物链有:①植物→鼠→鼬→鹰;②植物→兔→鼬→鹰;③植物→鼠→鹰;④植物→兔→鹰,共4条。鼠疫杆菌寄生在人体内。(4)鼬为鼠的天敌,其影响大于跳蚤。大量捕杀鼬后,会导致鼠的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增强。(5)蘑菇属于分解者,其体内储存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6.(10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________。碳在生物群落内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________(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某些个体的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 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
[答案]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含碳有机物 b、c、d、e、f (2)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直接 (4)次生演替
11
m~m 10025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