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春季学期语文科质量分析
2011年春季学期
桃城二小语文期末检测质量分析
2011年春季学期语文科期末测试工作在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已于7月4日圆满结束,现将语文质量分析情况汇报如下: 一、命题说明
1、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我们旨在通过测试进一步发挥其导向功能,使一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动态,不断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地提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命题依据的原则。
以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为依据,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作用。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重点测试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同时,测试内容的设置注意趣味化、生活化、情景化,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答完考卷,高高兴兴走出考场。考出真水平、好成绩,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二、对试题的认识与评价
1、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和人文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为这门基础学科命题时,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力求从四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命题时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如“读拼音写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成语填空”“名言、警句、谚语填空”“古诗默写”等等这些题目都是语文基础知识中的基础。但体型灵活开放,既源于书本又不拘泥于书本。既能考查学生对应该积累的字词句的掌握运用情况,同时也能检测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态度。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这次课改首次把“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纳入了培养目标,并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我在命题时尽量注意试题所体现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如五年级的阅读材料告诉学生们:一个关爱他人的人总能得到别人的关爱。要懂得知恩图报,要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六年级的阅读短文《信念》一文结构严谨,哲理深刻。这个故事
告诉学生:在这个世界上,信念这种东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所有的成功者最初都是从一个小小的信念开始。从小拥有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功。阅读理解这样的文章,其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会在阅读与考试中同步升华。 2、命题形式体现情感性和差异性。
传统语文试卷因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题型设计比较客观、冷漠,显得严肃呆板,毫无情趣可言,在测试中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考场心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分别为1—4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卷首语。如二年级的卷首语:嘿!小朋友好!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你们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吧!认真答完这份试卷,回去向爸爸妈妈报喜吧!如四年级的卷首语:我是漂亮的小蝴蝶,经过这学期的学习,相信我们又获得了许多的知识。今天就来展示展示吧!这些卷首语亲切感人,极富感染力拉近了学生与试卷的距离。对1、2年级学生的命题术语,我们也尽量地用“我能”“我会”等激励性语言,如“我能将拼音宝宝送回家”“我会连”“我会照样字写句子”等等,这些话语都能增强学生答题的自信心。同时,命题形式也尽量图文并茂,集知识性、游戏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小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形成“乐学、乐考”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差异,这是“语文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为此,在设计试题的难易时,我们尽量照顾不同层次,学习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让其各取所需,各显其才。如二年级阅读题第2小题:你最喜欢哪一种鸟?为什么?五年级阅读题第6小题: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感受,不超过50个字。这样的题目对于好学生来说,他就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无论是组织材料、语言、创意等各方面都可以得到展示,而稍差一点的学生就写得简单一些,但也不失一次锻炼机会,也是一次身心体验。 3、评价标准注重多元性和个性化。 因为语文课程本身具有重情感体验、重感悟的特点,因此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因此,命题的设计也要求具有相当的开放性,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如“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警句、名言、谚语写下来”“你最喜欢短文里的哪种鸟,为什么?”“怀着感恩的心,你想对盘古说什么?”虽然这些命题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真实地考查了学生收集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也对教师的评改提出了挑战。 三、成绩分析 1、数据统计。
本次期末测试结束后,我校各年级都认真地进行了质量分析,我们将分析结果进行了仔细地统计,现将统计结果公布如下:
为了较为准确地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我们还对六年级各大题的得分情况进行了统计,得分分布情况如下表3: 六年级语文考试各大题得分抽样统计(表4) 题号 得分率 年级 六 2、卷面得失。 (1)主要成绩。
A、各年级测试成绩较以前均有提高。从表1、表2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各年级均分、及格率、优质率都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成绩较为理想。实验小学各年级均分、及格率、优质率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几乎都居全市之首,起到了龙头示范作用。庙头中心初中各年级成绩明显领先于其他各心初中,是各中心初中学习的典范。
B、学生学习习惯较好,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语言积累较以前丰富。 从卷面情况看,学生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从答题情况来看,全市各年级学生均能正确书写生字、词语,错别字大大减少了。“看拼音写词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成语、填名言警句及古诗句”“辨字组词”等,学生得分率都很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一些常用的谚语、名言警句、古诗句,无论是本学期学的还是以前学的,学生都能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自如。说明我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严格扎实,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且效果显著。
C、教师重视了阅读与习作训练,学生阅读与习作能力有所提高。绝大多数学生能根据阅读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不同程度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体验,
89.7 72.4 76.8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阅读积累与运用 习 作 98%的学生能够按要求写作,没有跑题的现象。基本上都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不成文的几乎没有。特别是三年级的习作相对其它年级要好得多:学生写的具体、写的实在,写的是真话,没有假、大、空、虚现象。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教师方面:
A、部分农村教师教学理念难以更新,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导致教学发展不平衡,成绩差异明显。从全市各中心初中成绩统计情况来看,各学区与各学区之间,城乡之间,中心小学与村小之间,成绩差异明显。个别教学质量薄弱乡镇各年级均分与最高分相差40分左右,及格率相差50个百分点左右,优质率最高相差了85个百分点。同时,各校学生与学生之间成绩差异也非常明显,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
B、少数教师评卷不够认真,学生只要写出汉字,不管对错,不管符不符合题意,动笔就给全分,学生分数弹性太大。 学生方面:
A、各年级学生审题能力都有待提高。一年级试卷第二大题要求看图写字词,不少学生做成了看图写拼音。六年级习作题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请以“选择 为题,写一篇习作”,可是不少学生在写作文题时,把前面的“选择”二字丢了。由于审题的疏忽,学生测试成绩受到了影响。
B、语文综合能力薄弱,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能力欠缺。现在,我们的老师重视了语言的积累,学生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可当学生在一些具体的阅读材料中,需要自己准确理解、处理语言时,就束手无策,苦思冥想后,给出的答案还是差强人意。本次期末测试3—6年级学生都有阅读题,而且阅读问题并无多大难度。但是,部分学生面对一些问题还是一筹莫展,不会分析,不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乱答一气。或者理解缺乏深度,回答问题浮于表面。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