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期末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即可解答. 20.(3分)(2013春?绿园区校级期末)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Ⅰ△H>0,P2>P1 反应Ⅱ△H<0,T1>T2 B. 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C. D.反应Ⅳ△H<0,T2>T1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反应Ⅰ说明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Ⅱ由图象可以看出T1>T2,升高温度C的物质的量减少; 反应Ⅲ中温度的高低与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有关; 反应Ⅳ,由图象可以看出T2条件下A的转化率大,因此当T2>T1时,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答: 解:A.反应Ⅰ的特点是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结合图象,压强增大A的转化率应增大,所以p2>p1,它随温度的升高A的转化率降低,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 B.关于反应Ⅱ由图象可以看出T1条件下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少,所以T1>T2,而在T1条件下达平衡时n(C)小,所以说明低温有利于C的生成,故它主要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B正确; C.关于反应Ⅲ,由图象可以看出,T2条件下C的平衡体积分数大,因此当T2>T1时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而当T2<T1时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0,故C正确; D.关于反应Ⅳ,由图象可以看出T2条件下A的转化率大,因此当T2>T1时,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因此正反应为吸热反应△H>0,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分析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结合方程式的特征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4分,满分50分)
21.(14分)(2013春?绿园区校级期末)某化学反应 2A B+D 在四个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变化情况如下表:
0 10 20 30 40 50 60 实验序号 800℃ 1.0 1 0.8 0.67 0.57 0.50 0.50 0.50 800℃ C2 2 0.60 0.50 0.50 0.50 0.50 0.50 800℃ C3 3 0.92 0.75 0.63 0.60 0.60 0.60 820℃ 1.0 4 0.40 0.25 0.20 0.20 0.20 0.2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 0.013 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 1.0 mol/L,反应经20min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催化剂 .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υ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υ1,则υ3 > υ1(填“<“,“=“,“>“),且C3 > 1.0mol/L (填“<“,“>“或“=“).
(4)比较实验4和实验1,可推测该反应 吸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理由是: 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 . 考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1)根据υ=及表格中的数据来计算反应速率; (2)实验2和实验1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则A的起始浓度相同,但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 (3)由表格中平衡的浓度可知实验3的浓度大,浓度大,则反应速率快; (4)实验4的温度高,起始的A的浓度相同,但平衡时A的浓度小,说明升高温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解答: 解:(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min内,A的浓度的变化量为0.8﹣0.67=0.13(mol/L), 则υ===0.013mol/(L.min),故答案为:0.013; (2)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实验2和实验1平衡时A的浓度相同,则A的起始浓度相同,即C2=1.0mol/L, 实验2的反应速率快,可能的因素是使用了催化剂,故答案为:1.0;催化剂;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平衡时A的浓度实验3的大,实验1和3的温度相同,则实验3的起始浓度大于1.0mol/L, 即C3>1.0mol/L,又浓度大,其反应速率快,则υ3>υ1,故答案为:>;>; (4)实验4的温度高,且起始的A的浓度相同,但平衡时A的浓度小,则说明升高温度反应 2A B+D 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温度升高,平衡向右移动.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学生熟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反应速率的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较好的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2.(14分)(2013春?绿园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装置中,甲、乙、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 5.00%的NaOH溶液、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 10.00%的K2SO4溶液,电极均为石墨电极.接通电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47%,乙中d电极质量增加.据此回答问题:
(1)电源的N端为 负 极;
(2)电极f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2H+2e=H2↑ ;
(3)电解前后各溶液的PH发生的变化(填增大,减小,不变): 甲溶液 增大 ;乙溶液 减小 ;丙溶液 不变 ;
(4)列式计算电极a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 2.8L ;(有解题过程) (5)电极d的质量变化是 16 g.
+
﹣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2+分析: (1)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则d处发生的反应为:Cu+2e=Cu,即d处为阴极,由此可推出c为阳极,以此可确定其它电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2)f为阴极,生成氢气; 2+(3)甲中相当于电解水,故NaOH的浓度增大,pH变大.乙中阴极为Cu放电,﹣+阳极为OH放电,所以H增多,故pH减小.丙中为电解水,对于K2SO4而言,其pH几乎不变; (4)设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有,100×10%=(100﹣x)×10.47%,得x=4.5g,故为0.25mol.由方程式2H2+O2═2H2O可知,生成2molH2O,整个反应中转化0.5mol电子,a即生成氧气,结合电子转移和电极方程式计算体积; (5)Cu+2e=Cu,转移0.5mol电子,以此可计算质量变化. ﹣2+解答: 解:(1)乙中d电极质量增加,应为电解池的阴极,发生Cu+2e=Cu,则N为负极,故答案为:负; (2)f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方程式为2H+2e=H2↑,故答案为:﹣+2H+2e=H2↑; 2+(3)甲中相当于电解水,故NaOH的浓度增大,pH变大;乙中阴极为Cu放电,阳极为OH放电,电解方程式为:2CuSO4+2H2O+﹣2+﹣+﹣2Cu+O2↑+2H2SO4,所以H增多,故pH减小;丙中为电解水,对于K2SO4而言,其pH几乎不变,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不变; (4)丙中为K2SO4,相当于电解水,设电解的水的质量为x.由电解前后溶质质量相等有,100×10%=(100﹣x)×10.47%,得x=4.5g,故为0.25mol. 由方程式2H2+O2═2H2O可知,生成2molH2O,转移4mol电子,所以整个反应中转化0.5mol电子, 电极a发生:4OH﹣4e=2H2O+O2↑, 则生成O2为=0.12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125×22.4=2.8L, ﹣﹣故答案为:2.8L; (5)整个电路是串联的,所以每个烧杯中的电极上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根据电极
反应Cu+2e=Cu,可知转移0.5mol电子生成的m(Cu)=2+﹣×64g/mol=16g,故答案为:16. 点评: 本题为电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做题时要注意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出电解池的阴阳级,进而判断出电源的正负极,要注意三个电解池为串联电路,各电极上得失电子的数目相等.做题时要正确写出电极方程式,准确判断两极上离子的放电顺序. 23.(8分)(2013春?绿园区校级期末)将2molSO2和1molO2混合置于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在800K时,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当反应从开始进行到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1mol.请回答下列问题: (1)800K时,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计算K=
=1620 ,在0~5min时间间隔内SO2的反应速率为 0.18 mol/
(L?min) . (2).若在5min时降低温度,在某一时刻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则新平衡混合物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 2.1mol(填“>”、“<”或“=”) (3).相同条件下,若在上述容器中,再充入0.2mol SO2、0.4mol O2和4.0molSO3三种气体,下列对该反应状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C (填字母序号). A.处于平衡状态
B.不是平衡状态,反应正向进行 C.不是平衡状态,反应逆向进行. 考点: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 (1)根据三段式表示出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再利用平衡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计算c值,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计算,再根据v=计算(vSO2); (2)正反应是一个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且是放热反应,当降低温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计算此时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比较,若Qc>k,反应向逆反应进行,若Q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若Qc<k,反应向正反应进行. 解答: 解:(1)令平衡时SO2的浓度变化量为cmol/L,则: 2SO2(g)+O2(g)?2SO3(g) 开始(mol/L):1 0.5 0 变化(mol/L):c 0.5c c 平衡(mol/L):1﹣c 0.5﹣0.5c c 所以(1﹣c)mol/L×2L+(0.5﹣0.5c)mol/L×2L+cmol/L×2L=2.1mol 解得:c=0.9 故平衡时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1mol/L、0.05mol/L、0.9mol/L,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