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7-2018年上海天原杯初中化学竞赛复赛试题(无答案)
(1)气体②的化学式为 。根据氧化物的性质推测炉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
学式)。
(2)炼铁高炉底部通过不同高度的出口分离铁水与炉渣(如下图所示)。能实现渣铁分离的原因是因为炉渣具有 、 的性质。
(3)反应Ⅰ~Ⅴ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个,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个,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个。 (4)高炉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占 55~60%)的是 (填化学
式),此外还含有 25~30%的可燃性气体 (填化学式),以及 9~12%左右的 (填化学式)。
22.某同学研究亚硫酸钠(化学式为 Na2SO3)热分解反应时,作了两
种假设: 假设一:它按 CaCO3 受热方式来分解。 假设二:它按 KClO3 受热分解方式来分解。
(1)假设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确认假设二是
否 成立的简单实验操作是 。
(2)该同学将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充分灼烧,发现最终得到固体质量
较原样品质量增加了大约 12.7%。据此他认为 (选填编号)。 a.假设一成立 b.假设二成立 C.两种假设均不成立 固体质量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
(3)在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再次进行了实验。他将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密闭真空
容器中充分加热,最终得到固体质量与原样品相同。但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固体组成为两种新的 钠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1:3.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该同学想要进一步探究次氯酸钠(化学式 NaClO)的分解反应。他查阅资料后,得知
NaClO 有多种热分解方式(每种分解方式的产物仅有两种)。若其中一种产物为 NaCl, 则另一种产物可能是: (选填编号)。
a.Cl2
b.O2
c.Na2O
d.NaClO3
23.化合物中某一种元素的原子短缺可形成非整比化合物,这类化合物中各类原子的相对数目不能用简单整数比表示,如 Fe0.9O、PbO1.9 等。非整比化合
物是新型的功能材料,具有很大的科技价值。
(1)PbO1.9 中铅元素具有+2、+4 两种价态,其中+4 价铅占铅总量的 。 (2)如右图所示,Fe0.9O 可用于 CO2 的综合利用。
①请写出该转化的两个优点:
第 5 页 共 8 页
、 。
②若用 1mol Fe0.9O 与足量的 CO2 完全反应可生成 g C(碳)。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3 个小题,共 24 分)
24.已知 CuS、Cu2S 粉末的颜色和 CuO 相似,且都不溶解于水。在空气中煅烧时,CuS 和
Cu2S 都转化成 CuO 和 SO2。
(1)请写出 CuS、Cu2S 在空气中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根据叙述,设计一个不用其他化学试剂鉴别 CuO、CuS 、Cu2S 三种粉末的实验方案 (写明步骤与结论)。
25.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 H2、CO、CO2、N2 和 H2O
(g)。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N2 和 H2。
(1)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 CO
变换,其化学方程式为: 。 (2)吸收法是脱除 CO2 的方法之一。已知:
溶质 20℃1L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mol) Na2CO3 2.0 1.25 K2CO3 8.0 9.80 溶质价格(元/kg) 若选择 Na2CO3 溶液作吸收液,其优点是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缺点是 。如果选择 K2CO3 溶液作吸收液,用某种方法可以降低成本,写出这种方法 。
(3)将一定体积半水煤气依次通过装置Ⅰ~Ⅴ(最后通入氮气确保反应、吸收完全),可以 测定其中 H2 以及 CO 的物质的量。
一定体积半水煤气
可供选用的装置如下所示(省略夹持仪器):
装置 1
装置Ⅱ
装置Ⅲ
装置Ⅳ
装置Ⅴ
为装置Ⅰ~Ⅴ选择合适的装置与试剂:
Ⅰ Ⅱ Ⅲ Ⅳ Ⅴ 第 6 页 共 8 页
装 a a 置 试浓硫 CuO 剂 酸 装置Ⅰ、Ⅱ的作用是 要确定半水煤气中 H2 物质的量,应测量的数据是
。 b 。
26.为探究某物质 X 对钢铁在潮湿环境下的腐蚀的影响作用,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 选择 6 个容量相同的烧瓶,分别编号为 1~6,加入规格、质量相同的铁丝。
② 向 1~3 号瓶中放入 2mL 清水,向 4~6 号瓶中放入 2mL10%X 的水溶液,将铁丝润湿。 ③ 塞上带有导管的塞子,将导管末端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记录导管内液面的初始
位置(如图所示)。
④ 放在室温环境下,每隔一小时测量一次,周期为 3 小时,记录数据。结
果如下表所示表 放置过程中导管内液面上升情况(单位:cm) 时间(小时) 0 1 2 1 号瓶 0 0 0.8 2 号瓶 0 0.1 0.7 3 号瓶 0 0 0.9 4 号瓶 0 1.2 5.6 5 号瓶 0 1.4 5.7 6 号瓶 0 0 0.1 0.1 。 。 。
3 3.5 3.2 3.7 9.8 10.0 (1)在该项探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 3 只烧瓶的目的是 (2)6 号瓶的数据明显与 4、5 号瓶不同,可能原因是 (3)通过本实验,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4)该项探究的设计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8 分) 27.某工业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每生成1t 产品,需要通入含有0.2%(体积分数,下同)的惰性杂质CH4 的新鲜原料气2800m3。 经分离器分离产品后,剩余气体中含有大量未充分反应的原料与 3%的 CH4。在
第 7 页 共 8 页
连续生产的条件下,可对剩余气体采用部分循环、部分移走的操作,一方面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装置中 CH4 越来越多而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已知在此生产条件下,CH4 在每吨产品中的溶解量为 2.3m3,。计
算每生产 1t 产品需要移走气体的体积。
28.实验室有一包食盐,已经过初步提纯,除去了难溶性杂质,但仍含有 CaSO4、MgSO4、
CaCl2、MgCl2 杂质。现取该食盐样品 20.000g,测得其中含有 Ca、Mg 两种元素共 0.300g, S 元素 0.064g(其他杂质忽略不计)。
(1)该食盐中 CaSO4 与 MgSO4 的物质的量之和为 mol。
(2)计算该食盐中 NaCl 的质量分数的范围(用**.**%~**.**%表示)。
第 8 页 共 8 页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