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理学进阶重点论述四十题
39、论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执政党政策和法律,二者在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指导思想基本精神和历史使命等方面,都是相同。但却存在各自的特殊性。
(一)执政党与国家法律的差异 第一、所体现的意志属性不同
A、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通过国家机构所反映的人民意志,具有国家意志属性;党的政策本身仅仅是党的主张,不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
B、党的政策要具有国家意志性,必须通过法定程序,由国家机关制定为法。 第二、表现的形式不同
A、党的政策作为党的文件是以纲领,宣言,声明,指示,建议等形式出现,它的内容比较原则,具有号召性和指导性法律原则以条文形式公布颁布施行,有自己特定的表现形式。它具有确定性和规范性特征
B、法律必须是公开的;党的政策尤其是具体政策有时可能是“神秘”的,甚至是“机密”的。 第三、实施的方式不同
A、国家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任何个人,团体,国家机关违反法律都会受到国家的制裁;党的政策的贯彻执行,不依靠国家强制力。党的政策只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具有拘束力,他们必须遵守和执行,违反政策的党的组织或党员要受到纪律处分。不能强制党外人士执行这些政策;
第四、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
A、由于党的对国家,对社会领导作用主要依靠政策来实现,因此党的政策不断的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作用;
B、国家法律一般调整那些对社会整体状况有直接或重大影响的社会关系,并不是调整所有领域。 总之,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有区别,我们既不能用党的政策代替法律,也不能幼年感法律代替党的政策。 (二)、执政党政策与国家法律的相互作用。
必须处理好执政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之间的关系,否则将对社会产生不良后果。
具体而言,二者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得以说明: 第一、
执政党的政策对国家法律的作用。
执政党的政策对法律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政策高于法律。执政党政策对法律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执政党的政策,特别是党的总政策和基本政策是制定 国家法律的依据。
在制定法律时,必须以党的政策为依据,通过法律形式把党的政策定性化,条文化,规范化,也就能够保证法律体现全体人们的利益和意志。
政策是内容,法律是形式,没有一定的政策的指导,立法目的就难以实现,就无法确定权利和义务。 在理解立法以政策为依据时,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A、把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是指把经实践检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符合人民利益和客观规律,需要较长时间贯彻实行的政策,通过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一定指那些稳定的党的政策。
B、在制定法律时贯彻党的政策精神,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党的政策,而是将党的政策精神贯穿于法律条文中。
其次,在实施法律中也不能脱离党的政策的指导,党的政策
29
特别是具体政策,有助于法律的执行和适用与形势相适应,促使法律的实施符合实际。
只有理解了党的政策,才能正确全面掌握国家法律精神和内容从而更好的执行法律。
最后,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按执政党政策办事。这时执政党政策就起着法律作用。但是情况变化时候,要求我们必须从依靠政策办事,逐步过度到不仅依靠政策,还必须建立健全法制,依法办事。 第二、
国家法律对执政党政策具有制约作用,执政党政策的制
定和实现离不开法律。
首先、国家法律是实现执政党政策的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法律在制定和贯彻执政党政策也起着一种特殊的作用。
法律是实现执政党政策的最有效的手段。
A、国家法律以国家意志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的实现。党 的政策一旦通过国家机关制定为法律,便获得国家意志的属性。 B、国家法律以国家强制的属性保证执政党的政策的实现。
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实施手段上是不同的,法律的国家强制性使它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效力,政策一旦转化为法律就必须坚决执行。
C、国家法律以国家规范的属性保证执政党政策实现。
政策一旦法律化,便成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作什么,不应该作什么的行为规范,就转化为具体的权利义务,这有利于各主体遵循,有利于政策实现。
总之,国家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执政党政策的指导,执政党政策的贯彻和实现离不开国家法律的推动。 第三、
解决执政党的政策和国家现行法律的矛盾的原则。
当执政党的政策失误或者不当,就必须改变政策;如果是某项法律或者某个法律条文确实已经过时,不适应实际需要,应及时通过立法程序对法律加以修改补充或另立新法。
在法律修改之前,原有法律未失效,也不能用政策取代法律。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必须遵守依法办事的原则;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新的政策精神恰当适用法律。
如果不是政策失误,也不是法律过失,而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则应根据法律和政策的精神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解放教育,在此基础上贯彻依法办事原则,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得以有效的解决。
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强调政策作用,不讲依法办事;二是夸大法律作用,只讲依法办事忽视政策在法律中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0、简述法律文化的属性
第一、法律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与普适性
独特的民族性,是指一种文化只能在一个民族中得以认同,是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法律文化是在该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之上产生的,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法律传统和法律智慧;
普适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法律文化并不仅仅存在于一个民族中,它会被其他民族认同,并非仅仅为某个民族所独有,民族之间存在着法律文化的共同性质和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内容。 第二、法律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历史性
30
时代性是指存在于某一个时代的法律文化是其时代的真实反映,法律文化必然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反映着特定的时代的法律现象,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历史性是指法律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承继关系和轨迹。文化具有承继性 ,法律文化同样如此。时代性是历史性的基础,历史性是时代性的结果。 第三、法律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独立性是指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有别于其他的文化存在。法律文化与生产力发展不是完全同步的,其或出现法律文化的倒退,或出现法律文化的超前。这是其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相关性是指法律文化在作为一种独特的,有别于其他文化的存在的同时,又同其他文化现象是相互联系的。它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制约。 第四、
法律文化具有相互兼容性与排斥性
兼容性是指一种法律文化对其他法律文化的吸收与被吸收。这种吸收与被吸收不是根本性的,而是一种“兼容”; 同时法律文化还具有排斥性,即一种法律文化对其他法律文化的不认同。排斥性与民族性具有内在的联系,它是由民族法律文化独有的规定性决定的。
42、简述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第一、产生的背景不同
道德是在原始规范基础上产生的,最早表现为禁忌,风俗礼仪;
法律是在道德作为一种规范已经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社会矛盾尖锐化,而道德已经无力对现实的社会关系调整的情况下产生的。 第二、表现形式不同。
道德形成是一种自发的过程和结果,所以它往往不以文字或条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也不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制定和颁布。它存在于人们的社会意识中,存在于人们的信念中;
法律必须有专门的形式和程序制定。道德和法律的表现形式并不简单的区分为是否形成文字或典章,而在于体系化或系统化,制度化。
第三、所规范的内容不完全相同
A、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整社会的,带有全局性的关系方面是一致的,但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违反了法律规范,一般也违反了道德,违反了道德却不一定违反法律规范。因此,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而道德则是在较高层次上的; B、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时更多的强调的是义务与禁令;而法律在规范人们行为时候,不但强调义务,同时还强调权利。
第四、道德与法律实施方式不同
道德主要是靠人们自觉遵守,其次依靠舆论强制,内心信念等;而法律的实施虽然需要人们遵守,但法律却有道德却不具备的国家强制性。 第五、
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产生的后果不同
违反道德产生的后果有二:A、惩罚。如将违反部落道德的人驱逐出群体;B、自我良心的谴责与社会舆论的压力。 违反法律时将受到法律的强制制裁,不考虑行为能否承受,具有强制性。道德的约束是一种“软约束”,而法律的约束是一种“硬约束”。
31
43、简述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第一、
二者的区别。
A、产生的方式不同
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国家意志的表现;
宗教教规由宗教领袖假借神的名义而制定,它被视为神的意志,是日呢们对自身认识的异化的结果。 B、适用的范围不同
首先、宗教教规只适用于自己的教徒,对于没有选择信仰该教的人不具有约束力,具有“属人性”;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无条件的适用,在该国领域内适用,具有“属地性”。
其次、宗教教规不但规范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规范人们的内心活动;法律只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存在思想犯。 最后、法律规范只调整那些在社会生活中稳定的具有较高价值的社会关系;而宗教教规适用全部社会关系。 C、内容不同
法律是对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其内容是基于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建立起来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宗教虽受制于特定物质生活条件,但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调整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具有间接性,而法律具有直接性。
D、实施保障不同
法律通过一定的国家专门的程序制定和认可。所以,法律是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宗教通常是由某一创始人业已形成的某种信仰为基础提炼而形成的。它的实施是教徒内心对超常力量的敬畏信念,有时宗教机关等外在力量来保障的。 第二、
相互影响(联系)
A、宗教对法律的影响
首先、从观念上看,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最大的是人人平等的思想。在法律制度中,人人平等观念被完全接受,并作为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
其次、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同样存在于司法程序中。法律制度中对程序的注重源于中世纪时宗教对法律的影响。 最后、宗教对法律的影响还在于法律的汇编方式,法律术语概念的界定和完善等方面。 B、法律对宗教影响
首先、在观念上,权利概念被引进了宗教教规中,并被大量运用,使之与宗教形成一个整体;
其次、在体系上,法律对宗教的影响表现在宗教法典的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一套严格,完整的法典体系; 最后、在概念和术语上,法律对宗教也产生了影响。如自然人,法人等法律概念被大量运用。
3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