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2.垄断的形成是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世纪末期 世纪中期
世纪末20世纪初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4.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垄断统治 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 D.资本主义私有制 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A.垄断统治 B.资本输出 C.国际垄断同盟 D.占领殖民地 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7.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9.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资本输出 B.商品输出 C.对外经济援助 D.技术输出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和矛盾主要是
A.运用妥协和协调的方式来解决 B.靠武力解决 C.靠威胁解决 D.靠冲突解决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1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 A.矛盾与协调并存 B.只有协调没有矛盾 C.只有矛盾没有协调 D.协调与妥协并存 13.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
A.自由竞争 B.垄断 C.社会化大生产 D.大量过剩资本 14.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A.生产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国家资本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6.金融寡头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18.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 A.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在国际贸易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金融风险加大
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19.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 A.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降低其生产成本 C.扩大了贸易逆差 D.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20.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殖民体系全球化 D.资本全球化 2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
1-5 CACAA 6-10 CBABA 11-15 BADBA 16-21 CBDCCB
二、多项选择题 1.垄断是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
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 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 2.垄断价格是
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
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 C.由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构成的 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垄断资本的跨部门发展 B.垄断取代了竞争
C.私人垄断资本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 D.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E.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4.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主要是
A.目的是获得垄断高额利润 B.手段更加多样化 C.范围涉及政治领域 D.程度更加激烈
E.后果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和引起帝国主义战争 5.银行业集中和垄断的形成是
A.以工业的集中和垄断为基础 B.以金融资本的形成为基础 C.以金融寡头的统治为基础 D.银行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E.银行和工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6.经济全球化
A.与民族经济利益是对立的
B.会威胁着民族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 C.要求世界各国进行密切的分工合作 D.要求不要保护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利益 E.要求提高民族和国家自身的竞争力 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A.避免了经济危机
B.在一定程度上削平经济高涨时的尖峰,垫起经济萧条时的低谷 C.减弱了经济周期的震荡 D.仅仅是治标的办法
E.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内在的、深刻的矛盾 8.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9.从资本形态上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A.借贷资本输出 B.生产资本输出 C.商品资本输出 D.私人资本输出 E.国家资本输出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产业资本迅速国际化的原因在于 A.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要求发展民族经济 B.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
C.国际分工深化,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佳生产地 D.各国关税壁垒严重,国际市场竞争尖锐 E.运输通信现代化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 11.跨国公司
A.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从事跨国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 C.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A.是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B.是垄断大资本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 C.成为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D.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E.是资本输出的需要
13.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是
A.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B.引起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C.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不断地促进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E.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消极作用
1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 C.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 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E.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15.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包括 A.经济结构变化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 B.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的增加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国家垄断资本的增加 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放宽
E.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大量吸引外资 16.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主要表现是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几乎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市场经济潮流之中 E.劳动力已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流动
17.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重大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包括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实行部分国有化
C.实行职工持股 D.推行企业民主,实现劳资合作 参考答案:
三、辨析题
1.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具有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有百利无一害。
答案要点:此观点是错误。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找出几点消极影响并作一些分析。
2.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垄断统治形成后可以消除竞争。
答案要点:此观点是错误。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基础上产生的,并没有消除竞争,见课本上三个原因。
3.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短缺会发生本质变化。
答案要点:此观点是错误。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控制、因此,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四、简述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
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其内容是什么
3.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如何理解这些新变化
五、材料题
据估计,当今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惑,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作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 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摘自.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要点:(1)随着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实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这一措施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工人拥有股票只能说明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这一措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了劳资冲突和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