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福建省宁德市普通高中高三化学毕业班5月质检试卷
2015年宁德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必考题,第Ⅱ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Fe 56 Cu 64 第Ⅰ卷(选择题 共108分)
本卷共18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6.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钢是钢与玻璃纤维形成的复合材料
B.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C.石油化工废弃物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D.硫酸铵是常用的一种硝态氮肥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米酒密封储存变香的过程涉及取代反应 B.甲烷、氯乙烯和硝基苯都属于烃类 C.有机化合物均易燃烧
D.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8.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X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稀溶液,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B.简单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X>Y>Z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D.元素X和Y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9.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Cl2前装置Ⅰ中溶液呈红色。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通入Cl2后,装置Ⅰ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Cl2与Na2S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O32-+Cl2+H2O=SO42-+2Cl-+2H+ C.通入Cl2后,装置Ⅰ中溶液不褪色
D.装置Ⅱ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 1 -
10.常温下,0.01 mol·L-1 NaHY(酸式盐,Y表示原子或原子团)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呈酸性
B.溶液中一定存在:Y2-+H2O
OH-+HY-
C.溶液加水稀释,离子浓度都减小 D.溶液中:c(Na+)≥c(Y2-)
11.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取乙醇的反应为: 2CO2(g)+6H2(g)
CH3CH2OH(g)+3H2O(g) △H<0
某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按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3 投料,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 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的平衡常数小于b点 B.b点,v正(CO2)=v逆(H2O) C.a点,H2和H2O物质的量相等
D.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v(CO2)不变
12.电解降解法可用于治理水体硝酸盐污染,将NO3-降解成N2的电解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的正极为b
B.电解时H+从膜右侧迁移到膜左侧
C.Ag – Pt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 D.若转移的电子数为1.204×1024,生成N2 5.6 g
23.(15分)
甲、乙、丙是都含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物质,转化关系如下图:
(1)若甲是CO2。
①常用于泡沫灭火器的是 (填“乙”或“丙”,下同)。 ②浓度均为0.01 mol·L-1的乙溶液和丙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 (2)若甲是Al。
①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②当n(Al)︰n(NaOH)︰n(H2SO4)=1︰1︰2时,丙的化学式是 。 (3)若甲是Cl2。
①甲转化为乙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②已知:TiO2(s)+2Cl2 (g)+2C(s)=TiCl4(l)+2CO(g) △H=-81 kJ·mol-1 2C(s)+O2(g)=2CO(g) △H=-221 kJ·mol-1
写出TiO2和Cl2反应生成TiCl4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③常温下,将a mol·L-1乙溶液和0.01 mol·L-1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生成丙,溶液呈中性,则丙的电离平衡常数Ka=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4.(15分)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 2 -
(1)25℃时,水能按下列方式电离: H2O+H2O OH-+H2O
H3O++OH- K1=1.0×10-14 H3O++O2- K2=1.0×10-36
水中c(O2-) = mol·L-1(填数值)。
(2)水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将干燥的碘粉与铝粉混合未见反应,滴加一滴水后升起紫色的碘蒸气,最后得到白色固体。有关该实验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加水使碘和铝粉形成溶液 B.水作氧化剂 C.碘粉与铝粉反应是放热反应 D.水作催化剂
(3)铁酸铜(CuFe2O4)是很有前景的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的材料。 ⅰ.某课外小组制备铁酸铜(CuFe2O4)的流程如下:
搅拌Ⅰ所得溶液中Fe(NO3)3、Cu(NO3)2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6 mol·L-1、 1.3 mol·L-1。
①搅拌Ⅰ所得溶液中Fe元素的存在形式有Fe3+和 (填化学式)。
②搅拌Ⅱ要跟踪操作过程的pH变化。在滴加KOH溶液至pH=4的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小组同学绘制溶液中c(Fe3+)、c(Cu2+)随pH变化的曲线如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用“A”、 “B”填空)。
(已知:Ksp[Fe(OH)3]=2.6×10-39、Ksp[Cu(OH)2]=2.2×10-20)
③操作Ⅲ为 、 。
ⅱ.在热化学循环分解水制氢的过程中,铁酸铜(CuFe2O4)先要煅烧成氧缺位体(CuFe2O4-a),氧缺位值(a)越大,活性越高,制氢越容易。
④氧缺位体与水反应制氢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⑤课外小组将铁酸铜样品在N2的气氛中充分煅烧,得氧缺位体的质量为原质量的96.6%,则氧缺位值(a)= 。 25.(15分)
为研究亚氯酸钠(NaClO2)吸收SO2的利用率,某课外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
- 3 -
(1)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当观察到丙装置中 时(填现象),停止实验。 (3)探究亚氯酸钠与SO2的反应。
①假设SO2被完全反应,检验乙装置中生成的SO42-和C1-,应选用的试剂是 。(酸性条件下ClO2-不干扰检验)。
a.稀硝酸 b.稀盐酸 c.BaCl2溶液 d.Ba(NO3)2溶液 e.AgNO3溶液 ②完成乙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测定亚氯酸钠的利用率。实验步骤如下:
ⅰ 将乙装置中溶液取出,加入过量KI晶体,再滴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ClO2-+4I-+4H+=2H2O+2I2+C1-)。
ⅱ 将步骤ⅰ所得溶液稀释至100. 00mL,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滴入1~2滴淀粉溶液,用0.500 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I2+2S2O32-=2I-+S4O62-)。重复进行3次滴定,得Na2S2O3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
①步骤ⅱ中将溶液稀释至100.00mL,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
②该实验NaClO2的利用率为 。
(5)实验结束后,课外小组同学经讨论认为:增大SO2的溶解量,有利于提高NaClO2的利用率。增大SO2的溶解量的措施有 (填一种)。 选考部分
第Ⅱ卷选考部分共5题,共35分。其中,第29、30题为物理题,第31、32题为化学题,考生从两道物理题、两道化学题中各任选一题作答,若第29、30题都作答,则按第29题计分,若第31、32题都作答,则按第31题计分;第33题为生物题,是必答题。请将答案都填写在答题卡选答区域的指定位置上
31.[化学一物质结构与性质](13分) 铜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有色金属。
(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 4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