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课
默存评课之王君《老王》(一)
(2013-07-14 21:11:25) 转载
▼
分类: 舞文弄墨
【写在前边】
近期,在多本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读到对这堂课的争鸣文章。有的老师激赏,有的老师批判。均感恩。这么设计,来自于我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和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这仅仅是我无数堂课中的一堂课。在我们的博客中贴出来的,多是属于“教师主导型”的常态课型之一。因为这种课型最有研究的价值。至于“学生主疑”课型,“活动式”课型,我在早期的文章《浅论课堂教学的常式和变式》中已经阐述过了,不再赘述。那样的课,我也常上,但没有太大的兴趣整理。语文教师的功力,首先在文本细读中,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导”的艺术永远是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艺术。一定要给学生铺设学习的阶梯,不要把经典文本直接地,功利地变为语言训练的载体,而要努力让学生在“活用语言”中学习语言……(默存评:“经典文本”即王荣生所称的“定篇”,它本身就是“课程内容”。昭君把其作为“主题型”文本来处理,其教学目标偏重于人文性。这有别于她自己所称的“写作型”文本,后者主要拿来训练语言运用。但鄙人以为经典文本也是学生写作模仿、借鉴的很好的范本,可以作为写作训练来用。当然,前提是最好已经当做“定篇”来上过。)我努力追求的,因为能力所限,可能并不完全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致歉了。
“活”出高贵的生“命”
──《老王》课堂教学实录
授课/王君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抄写诵读字词,自由选择词语造句)(默存评:重视基础是老一辈教师的优秀传统,昭君传扬得非常好,值得晚辈学习。做这件事,贵在坚持,坚持就有成效。)
第一部分:感受老王的“活命”状态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王老师是个热爱生命的人。我经常对我的朋友和学生们说,日子要像鲜花,一朵一朵地绽放。但是同学啊,生命有时候很遗憾,很无奈,很艰辛,不仅不是鲜花,甚至连草都不是,只像被人任意践踏的尘土啊,就如今天我们学习的《老王》。
老王的生命状态是什么样的呢?(默存评:导入简洁、快速,大家往往如此。只要达到两个目的——引起学生兴趣、切入教学内容,就是有效的导入。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跟学生生活贴近的导入往往更能激发兴趣。)我们先读课文中的这个句子,预备,齐!
[投影展示]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生读)(默存评:这个设计开宗明义地体现是这是一堂以教师的“导”为重点的课。这照应了昭君文章开头的话:“语文教师的功力,首先在文本细读中,在课堂
教学设计中。“导”的艺术永远是语文教师应该追求的艺术。”这样的课可以上,但不能所有的课都这样。当然,或许是由于她的学生基础较差,只能由老师“带”着读;或许她是先“牵”再放……)
师:请思考,哪一个词语最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老王的生存状态? 生:活命。
(板书:活命)(默存评:此词一出,这部分皆是围绕它来展开。)
师:“活命”跟“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生:“活命”可能仅仅是活着,谈不上尊严啊,幸福啊,就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吧。“生活”是有品质地活着。
师:了不起啊,这同学,说得深刻。什么是“活命”? 老王会告诉我们。大家先浏览一下大屏幕上的文字。
[投影展示]
“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是指北京解放后,即1956年起全国倡导的“公私合营”,要求把各个行业的人都组织起来,反对私营,反对单干。后来因为要彻底地反对所谓“阶级压迫”,不准“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三轮就被取缔了。那是中国的一段荒唐的历史。 (学生浏览)
师:什么是“活命”?我们先听一听老王自己的解说吧!现在你们就是老王。请把课文中这段文字转换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