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胡亲毅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小学语文
题目:
我与MS-EEPO的悄悄话
作者姓名: 胡亲毅
学校: 西安市未央区新房小学 所属区(县): 西安市未央区
联系电话:13468884385
邮编: 710032
1
我与MS-EEPO的悄悄话
未央区新房小学 胡亲毅
2015年我参与了马期寨大学区EEPO的二批培训,从走进有效教育,到运用到教学中,尝到了甜头,2016年5月,我代表新房小学EEPO的新芽团队,给老师们做了两次EEPO 的学习培训,提升了自我。
这一路跑来,有好多磕磕绊绊,有好多的困惑,总觉得自己学的不够透彻,不够深刻。可喜的是,我坚持下来了,我在钻研,用自己的教学大胆的尝试,还孩子自由的学习空间。
对于MS-EEPO感谢的言语难以表达,在这里我来和他说说悄悄话: 一、学而初识 蜻蜓点水
那年秋天第一次见到你,马小的课堂上你是那么真切,我知道了你那美丽的名字——MS-EEPO有效教育。
魏俊娜老师的那节EEPO 的语文示范课,让我们一起学而初识,我像往常一样记听课笔记,可是,笔记的反思后记,更多的是问号?你是谁?从何而来?为何课堂大卡,小卡,大动,小动?随后我带着好多疑问,回到了新房小学!总以为这次的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就这样的结束了,谁料想这只是我们缘分的开始。 二、敏而好学 困而研读
随后的教学中,我们又一起组建了新房小学的EEPO 的团队,我们有了自己响亮的队名:新芽团队。口号:新芽新芽 茁壮成长。我担任了语文团队的队长。
2
紧接着我们接到了未央区各个一期学校的培训通知,在每一次培训中,让我们感受到了EEPO 的“特别”。说他“特别”,因为每一次培训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之中,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合作完成学习的知识,对于一直做老师的我们,让我们尝到了久违的“学生味”真正的体会到了,EEPO他真的是走进了孩子的内心。
我们一起研讨EEPO 的理念,一起创造更特别的课堂,翻开讲解书,好多内容字面意思不是很懂,黎校长,王主任每次都能和我们一起想办法,询问别的大学区的精英骨干,克服种种的困惑,我们做到了敏而好学,困而研读。感谢领导的帮助与支持。 三、满载而归 乐此不疲
才接触你不到1个月,我们就接到了未央区新房小学的EEPO 的汇报课展演,数学组任锐老师和语文组的我(胡亲毅)参加的此次活动。初出茅庐的我讲的是六年级《手指》,学生的小组活动,习惯培养,表达呈现等得到了各位专家领导的一致夸赞。随后我校的鹿洋老师要素组合课《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哲学方式课《试卷》,我的平台互动课《编童话》《去年的树》等EEPO公开课亮相大学区。
2016年5月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完成了我校EEPO 有效教育的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培训,在培训中,我也设计了互动环节,快速分组,分工整理大卡,汇报展演。让所有的EEPO 成员们近距离的感受EEPO 的魅力精髓。
2016年6月,我校又迎来了未央区EEPO 的赛课,我们语文组共同摹课,修改教案《小小新闻发布会》,活动展演圆满的结束。虽然没有进8强,但这次赛课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大过天,我们获得了比奖项更珍贵东西:团结-创新-反思。
感谢EEPO,短短的教学路,让我自己都变的很“特别”,轻松了,,有爱了。学生也很“特别”,自信了,团结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EEPO让每一个学生变成了表演家,让每一个学生能做一名口齿伶俐的记者,让每一名学生有机会参与多媒体的信息生活。
与你短短的相识,让我满载而归,乐此不疲。感谢有你。 四、百思不解 心急如焚
一年多已经过去了,打磨出来的班级有效文化,课堂的小组合作,有模有样,三眼一板,可喜可贺。今天再回首自己对EEPO有效教育的理解,突然我怔
3
了一下,我一味的去模仿有效教育的模式,但好似缺少了EEPO有效教育的精髓。
赶紧翻开书本,我恍然大悟,MS-EEPO有效教育,我重新拾起了概念理论的学习,才发现自己整个的学习就只是存粹的模仿这种教育的模式,缺少了创新,多了太多的呆板。
回顾最初的EEPO教育理念:
EEPO是云南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孟照彬教授首创,中文意为“教育要讲求效率,过程要讲优化”。EEPO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符合新课改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上的宏观调控,师生、生生互动的实效性,讲究课堂资源的充分利用,注重学生个性张扬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伴随着每一节课的结束,我在反思,我们EEPO有效教育的课改,却成了我们一成不变的模式,反而不是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扩张。各位同仁,专家,我困惑:
困惑1.如何让我的课堂不再顺着一个模式?
比如:每一节EEPO的语文教学,老师都是和学生一起先共享知识,微卡提出问题,孩子们用大卡整理,小组合作,大动浏览,汇报演出,总结收获。貌似每一节课就是这样由约定来掌控课堂,约定单一孩子没有积极性,约定多了又有些形式,每一个约定,让孩子们像机器一样,失去了孩子的天真烂漫,而这些约定又和我们本节课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个约定封杀了孩子的个性;我们每一节课都用固定的模式完成课堂,我们只关注了一时的课堂形态有所改变,打破了我们旧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讲得课,听课的教师,都能猜出我的下一个环节该干什么?
困惑2.如何让这种有效教育走进常规教学?
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很少用大卡,大动环节吧!可以说应该几乎不用。那么为什么还要在每一次EEPO的赛课或汇报课中,把这个环节展现,难道仅仅是为了作秀?我觉得我们的每一次尝试都应该为了常规课而努力靠拢,真正的领悟教育改革的理念。
当然,小组合作,爽口的约定,还孩子自信,发展其个性,在EEPO的有效教育改革中,我相信,每一位教师应该都尝到了其中它的甜头。
亲爱的EEPO专家们,我的学习还在路上,我深深的知道,自己的理解不够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