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1年生物奥赛模拟题及解析

2011年生物奥赛模拟题及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4:36:12

生物奥赛模拟题(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0小题。每小题1分,计90分。每小题只有—个答案正确)。 1、生物膜的液态流动性主要取决于

A.蛋白质 B.多糖 C.类脂 D.糖蛋白 E.糖脂

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脂分子本身性质决定的,一般,脂肪酸链越短,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类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 糖脂:脑苷脂类、神经节昔脂。

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维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2、核小体中的组蛋白八聚体是指

A.2H1+2H2B+2 H3+2 H4 B.2H1+2H2A+2 H2B+2 H3 C. 2H1+2H2A+2 H3+2 H4 D. 2H2A+2 H2B+2 H3+2 H4 E. 2H1+2H2A+2 H2B+2 H4

核小体由DNA和组蛋白(histone)构成,是染色质(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4种组蛋白H2A、H2B、H3和H4, 每一种组蛋白各二个分子,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形成了一个核小体。 3、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最初的生命应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为了保证有机体与外界正常的物质交换,原始生命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细胞膜,出现了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功能单元和生殖单元,细胞的产生是生命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当前,地球上发现最早具细胞结构的可靠化石是瓦拉翁纳群中的丝状细菌化石。 4、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

A.转运大分子物资 B.逆浓度梯度运输 C.需载体的帮助 D.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E.需消耗代谢能

内吞作用(endocytosis)又称入胞作用,是通过质膜的变形运动将细胞外物质转运入细胞内的过程。根据入胞物质的不同大小,以及入胞机制的不同可将内吞作用分为三种类型:吞噬作用、吞饮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1、吞噬作用(phagaocytosis) 是指摄入直径大于1μm的颗粒物质的过程。在摄入颗粒物质时,细胞部分变形,使质膜凹陷或形成伪足将颗粒包裹摄人细胞。伪足的伸出是由肌动蛋白参与的,若用抑制肌动蛋白聚合的药物如细胞松弛素能抑制细胞吞噬。

2、吞饮作用(pinocytosis) 是细胞摄入溶质或液体的过程。细胞吞饮时局部质膜下陷形

成一小窝,包围液体物质,然后小窝离开质膜形成小泡,进入细胞。吞饮作用分为液相内吞和吸附内吞。前一种方式为非特异性细胞把细胞外液及其内可溶性物质摄入细胞内。后一种方式中,细胞外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先以某种方式吸附在细胞表面,随后被摄入细胞内。如阳离子铁蛋白以静电作用先吸附在带负电荷的细胞表面,然后再被细胞摄入。吸附内吞有一定的特异性。

3、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 endocytosis) 是细胞依靠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地摄取细胞外蛋白或其他化合物的过程。细胞表面的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与相应配体(被内吞的分子)结合形成复合物,继而此部分质膜凹陷形成有被小窝,小窝与质膜脱离形成有被小泡,将细胞外物质摄入细胞内。有被小泡进入细胞后,脱去外衣,与胞内体的小囊泡结合形成大的内体,其内容呈酸性,使受体与配体分离。带有受体的部分膜结构芽生、脱落,再与质膜融合,受体又回到质膜,完成受体的再循环。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

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

②需要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偶联(协同运输),并对代谢毒性

敏感;

③都有载体蛋白,依赖于膜运输蛋白; ④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 5、线粒体的嵴来源于

A.外膜 B.膜间腔 C.内膜 D.基质颗粒衍生 E.内膜外膜共同形成

线粒体内膜向基质折褶形成的结构称作嵴(cristae), 嵴的形成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有两种排列方式:一是片状(lamellar), 另一是管状(tubular)。 6、体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结果可产生

A.多个相同的子细胞 B.多个不同的子细胞 C.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D.两个不同的子细胞 E.一个与母细胞相同的子细胞

1“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形成的一种分裂方式。 2“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细胞形成必须经过的一种分裂方式。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的一种)特点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形成单倍体的精子和卵子,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 而有丝分裂是体细胞(一般是分化细胞)没有以上特点,分裂一次,无染色体和DNA减半 7、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和功能及生化特征上相异细胞的过程是 A.增殖 B.分裂 C.分化 D.发育 E.衰老

细胞分化:指同源细胞逐渐变为结构、功能、生化特征相异的细胞的过程,即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特化 。 8、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功能是

A.合成ATP B.胞内消化作用 C.参与过氧化物的形成与分解 D.合成外输性蛋白质 E.合成内源性蛋白质 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1)使毒性物质失活

这种作用是过氧化氢酶利用过氧化氢氧化各种底物, 如酚、甲酸、甲醛和乙醇等,氧化的结果使这些有毒性的物质变成无毒性的物质,同时也使H2O2进一步转变成无毒的H2O。这种解毒作用对于肝、肾特别重要, 例如人们饮入的乙醇几乎有一半是以这种方式被氧化成乙醛的,从而解除了乙醇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2)对氧浓度的调节作用

过氧化物酶体与线粒体对氧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线粒体氧化所需的最佳氧浓度为2%左右,增加氧浓度,并不提高线粒体的氧化能力。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率是随氧张力增强而成正比地提高。因此,在低浓度氧的条件下,线粒体利用氧的能力比过氧化物酶体强,但在高浓度氧的情况下,过氧化物酶体的氧化反应占主导地位,这种特性使过氧化物酶体具有使细胞免受高浓度氧的毒性作用。 (3)脂肪酸的氧化

动物组织中大约有25~50%的脂肪酸是在过氧化物酶体中氧化的,其他则是在线粒体中氧化的。另外,由于过氧化物酶体中有与磷脂合成相关的酶,所以过氧化物酶体也参与脂的合成。

(4)含氮物质的代谢

在大多数动物细胞中,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对于尿酸的氧化是必需的。尿酸是核苷酸和某些蛋白质降解代谢的产物,尿酸氧化酶可将这种代谢废物进一步氧化去除。另外,过氧化物酶体还参与其他的氮代谢,如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催化氨基的转移。

9、在线粒体中,三羧酸循环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A.内膜 B.膜间腔 C.基质 D.基粒 E.外膜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三羧酸循环的场所。 10、细胞有氧呼吸并进行氧化磷酸化的场所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粗面内质网 E.高尔基复合体

细胞呼吸可分为3个阶段,在第1阶段中,各种能源物质循不同的分解代谢途径转变成乙酰辅酶A。在第2阶段中,乙酰辅酶A(乙酰CoA)的二碳乙酰基,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变为CO2和氢原子。在第3阶段中,氢原子进入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最后传递给氧,与之生成水;同时通过电子传递过程伴随发生的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ATP分子。

? 糖酵解的酶是在细胞质的可溶部分,细胞质是糖酵解进行的场所;

? 三羧酸循环的酶大部分在线粒体基质中,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的基质中; ? 线粒体的内膜上含有电子传递链及ATP酶复合体,电子传递过程及ATP的合成发生

在线粒体内膜的表面。

11、线粒体最富有标志性结构是

A.双层膜 B.嵴 C.基粒 D.mtDNA E.核糖体

线粒体增大膜面积是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最富有标志性的结构,它的存在大大扩大了内膜的表面积,增加了内膜的代谢效率。 12、高尔基复合体的小囊泡主要来自

A.溶酶体 B.粗面内质网 C.微粒体 D.滑面内质网 E.以上都不是

在扁平囊的周围有许多小泡(vesicle), 直径400~800Å。这些小囊泡较多地集中在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成面。一般认为它是由附近的粗面内质网出芽形成的运输泡.它们不断地与高尔基体的扁平膜囊融合,使扁平膜囊的膜成分不断得到补充。 13、溶酶体所含的酶是

A.氧化酶 B.ATP合成酶 C.糖酵解酶 D.脱氢酶 E.酸性水解酶 溶酶体内含有50多种酶类,这些酶的最适pH值是5.0, 故均为酸性水解酶 14、滑面内质网的标志酶是

A.胰酶 B.糖基转移酶 C.RNA聚合酶 D.葡萄糖-6-磷酸酶 E.以上都不是 葡糖-6-磷酸酶,普遍存在于内质网,被认为是标志酶 15、膜结构功能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

A.膜中的脂类 B.膜中蛋白质的组成 C.膜中糖类的种类 D.膜中脂类与蛋白质的关系 E.膜中脂类和蛋白质的比例 可以参考细胞膜的流动镶嵌结构。 16、维持细胞最低限度的基因是

A.奢侈基因 B.结构基因 C.调节基因 D.管家基因 E.以上都不是

看家基因:是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所不可少的基因, 如编码组蛋白基因、编码核糖体蛋白基因、线粒体蛋白基因、糖酵解酶的基因等。这类基因在所有类型的细胞中都进行表达,因为这些基因的产物对于维持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代谢功能是必不可少的。 17、目前得到广泛接受和支持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是 A.单位膜模型 B.“三夹板”模型 C.流动镶嵌模型 D.晶格镶嵌模型 E.板块镶嵌模型 18、对中间纤维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 B.为实心的纤维状结构

搜索更多关于: 2011年生物奥赛模拟题及解析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生物奥赛模拟题(7)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0小题。每小题1分,计90分。每小题只有—个答案正确)。 1、生物膜的液态流动性主要取决于 A.蛋白质 B.多糖 C.类脂 D.糖蛋白 E.糖脂 生物膜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脂分子本身性质决定的,一般,脂肪酸链越短,膜脂的流动性越大。 类脂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 糖脂:脑苷脂类、神经节昔脂。 脂蛋白: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类固醇:胆固醇、麦角因醇、皮质甾醇、维生素D、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2、核小体中的组蛋白八聚体是指 A.2H1+2H2B+2 H3+2 H4 B.2H1+2H2A+2 H2B+2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