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王力古代汉语练习题 古代汉语练习题(含答案)
四、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之间的差异1分。
1、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涕:古义指眼泪、今义指鼻涕,词义范围转移;
3、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今义专指臭味,词义范围缩小; 4、怨:古义指痛恨、今义指埋怨,词义程度由重变轻;
5、谤: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 6、诛: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五、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2、目:名词用作动词,用已经示意; 3、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4、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5、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6、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本题共14分,具体标准如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每词0.5分,意思相同也可以给分。) 色:脸色。
不肖:不象样,不贤明。 涂:同“途”,路途,道路。 御:御者,驾车人。 曩者:先前,从前。 干:求取。
反:背离,违背。 固:坚决。
2、本文中的判断句:(指出一处1分,指出三处即可。) ①此诸臣之不肖也。
③今所辅于君未见于众,而受若鱼,是反晏子之义,而顺谄谀之欲也。 ④弦章之廉,乃晏子之遗行也。 3、翻译:(每句2分,具体标准如下,翻译意思大致标准即可给分。) ①晏子去世十七年后,景公请诸大夫喝酒(1分),景公射箭出了靶子,堂上大夫叫好的声音,象出自一人之口(1分)。
②臣听说过,国君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会服从他(1分);国君嗜好什么,那么臣子就会给国君进献什么(1分)。
③先前晏子谢绝赏赐用来匡正国君(1分),所以国君的过失不能掩饰(1分)。
八、本题共20分,其中标点7分,翻译13分。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6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标点如下:
昔者楚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楚师败而共王伤其目。酣战之时,司马子反渴而求饮,其右竖谷阳操觞酒而进之。子反曰:“嘻!退,酒也。”竖谷阳曰:“非酒也,水也。”子反之为人也,嗜酒而甘之,弗能绝于口而醉。战既罢,共王欲复战,令人召司马子反。司马子反辞以心疾。共王驾而自往,入其幄中,闻酒臭而还,曰:“今日之战,不谷亲伤,所恃者司马也。而司马又醉如此,是亡楚国之社稷而不恤吾民也。不谷无复战矣。”于是还师而去,
斩司马子反以为大戮。竖谷阳之进酒也,不以仇子反也,其心忠爱之,而适足以杀之。故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韩非子·十过》
翻译:
以前楚共王和晋厉公在鄢陵战斗,楚军战败楚共王伤了眼睛。战斗正激烈的时候,司马子反口渴了想要得到水喝,他的车右竖谷阳捧着一杯酒献给他。子反说:“嘿!拿走,这是酒。”竖谷阳说:“不是酒,是水。”子反的为人,喜好喝酒并认为这酒很甘美,不能停口地喝就醉了。战斗结束后,楚共王想再次作战,命令人召见司马子反。司马子反借口自己心有病就拒绝了。楚共王亲自驾车过去,进入子反的帐中,闻到酒味后就回去了。说:“今天这场战斗,我亲自受了伤,所依靠的就是司马,而司马又醉成了这个样子,这是灭亡我们楚国的社稷并且不体恤我们的民众呀。我是不能再和晋军作战了。”于是回师离开,杀了司马子反并把他的尸体示众。竖谷阳献酒并不是专门为了仇恨子反的,其实是心里忠爱子反,却正巧杀害了他。所以说:施行小的忠心就会成为大忠的残害者。
古代汉语练习题(四)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1分) 1、“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__________,“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__________。
2、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上,“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的是__________,对形声的解释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汉字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__________。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小子、鄙人 5、“吾属今为之虏矣”一句属于__________句式,其标志为__________等字。
6、近题诗在平仄方面有“粘”的要求,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每字0.5分,共10分)
涉 旌 既 本 鱼 歌 二 下 耳 悲 陟 门 旦 视 疆 寸 马 禾 丹 粪 象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每题2分,共12分)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
2、堂上不粪,则郊草不芸。 .3、时穷节起见。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每题2分,共12分)
1、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2、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3、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5、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6、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每题2分,共12分) 1、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4、齐威王欲将孙膑。
5、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6、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13分) (鲁僖公四年)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
——《左传·僖公四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5分)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4分) 3、翻译画线的句子。(4分) 八、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20分)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古代汉语练习题(四)答案
一、本题共11分,每空1分。 1、谓,读为;
2、象形,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3、四体二用; 4、吾、予; 5、被动,为;
6、相同。
二、本题共10分,每字0.5分。 象形:鱼耳门马禾 指事:本下寸丹二 会意:涉既陟旦粪 形声:旌歌悲视疆
三、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分,指出属于本义或引申义1分。
1、防:堤坝,本义;
2、粪:打扫、扫除,本义; 3、节:气节、节操,引申义; 4、间:离间,引申义;
5、解:分解牛、杀牛,本义; 6、任:任务,责任,引申义。
四、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各0.5分,指出古今义之间的差异1分。
1、睡:古义指打盹、今义指睡觉,词义范围扩大; 2、恨:古义指遗憾、今义指痛恨,词义程度由轻变重;
3、爪牙:古义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干将、今义指坏人的帮凶,词义感情色彩由褒义变为贬义;
4、汤:古义指热水、今义指汤类的食品,词义范围转移;
5、暂:古义为突然或一下子、今义为短暂或暂时,词义范围转移;
6、谷:古义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今义专指谷子一种作物,词义范围缩小。 五、本题共12分,每小题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词1分,说明用法1分。 1、远: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遥远; 2、王: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君王; 3、肘:名词用为动词,用肘撞;
4、将:名词使动用法,使??作将军; 5、犬:名词作状语,象犬一样;
6、绿:形容词意动用法,使??变绿。 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本题共14分,具体标准如下)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义。(每词0.5分,意思相同也可以给分。) 如:到??去。 次:临时驻扎。 谷:良,善。 徼:求取,祈求。 御:抵御,抵挡。 克:攻克。 若:如果。 城:城墙。 池:护城河。 及:与,跟,和。
2、指出本文中宾语前置的句子,并说明其句式特点。(4分) ①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1分)宾语用代词复指而前置;(1分)
②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1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1分) 3、翻译:(每句2分,具体标准如下,翻译意思大致标准即可给分。) ①齐侯陈列好诸侯的军队(1分),和屈完乘坐战车来检阅他们(1分)。 ②国君您如果用德行来安抚诸侯(1分),谁敢不服从您(1分)?
八、本题共20分,其中标点7分,翻译13分。评分时,每错三处标点扣1分,扣完7分为止;翻译每句1分,译文准确无误得满分,基本准确但有表达错误得0.5分,译文错误不得分。
标点如下: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专门)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吕氏春秋·疑似》
翻译:
梁国的城北有一个叫黎丘的土丘,这里有一个奇鬼,喜欢仿效别人子侄的样子。城邑中有一个老人去市场喝醉了回来,黎丘的鬼就仿效他的儿子的样子,扶着老人并在路上捉弄他。老人回家,酒醒后骂自己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难道说不慈爱吗?我喝醉了,你半道上捉弄我,为什么?”他儿子哭着磕头说:“罪过呀,没有这种事。以前我到东邑去收债,你可以去问别人。”他的父亲相信了他,说:“唉!这一定是那个奇鬼,我本来就曾经听说过他。明日我一定专门再到市场喝酒,想遇到他并刺杀了他。”第二天到市场喝醉了。他的真儿子恐怕自己的父亲不能回来,于是过去迎接父亲。老人远处看到自己的真儿子,拔出剑来刺杀了他。老人的才智受到象自己儿子的人的迷惑,从而杀掉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像士的人蒙蔽从而失去了真正的士的人,这就是黎丘丈人的才智呀。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