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上学期质量检测鲁科版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化学上学期质量检测鲁科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9 20:27:36

化 学 试 题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a-40 Cu-64 Ag-108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荔枝酿酒和空气液化制取氮气的过程中都只发生物理变化;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电解质;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⑦ C.③⑤⑥ D.①⑤⑥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也可能含有离子键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金属只能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

3. 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 B.二氧化硫和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漂白粉和亚硫酸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D. 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

4.下列与有机物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烷和乙烯都可以使溴水退色

B.苯滴入溴水振荡后下层液体退色,该过程发生了加成反应 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鉴别 D.糖类和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水解

5.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原予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若两种不同的核素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则二者一定不属于同种元素 C.若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元素最高正价一定相同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6.下列实验操作能使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A.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所测定的某酸溶液的pH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后摇匀液面下降,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 C.用仰视量筒刻度量取的一定体积的浓硫酸所配制的0.1mol·LH2SO4溶液的浓度 D.用待测液润洗的锥形瓶进行中和滴定所测定的待测液浓度 7.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13-12-+2--

A.c(H)=1.0×10 mol·L溶液中:CO3、K、SO4、Br

--+2-

B.饱和氯水中:Cl、NO3、Na、SO3

2-+-3+

C.Na2S溶液中:SO4、K、Cl、Al

--++

D.pH=12的溶液中:NO3、I、Na、NH4

8.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为2NA

B.常温常压下,由6 g NO2和40 g 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为3NA

-1-

C.0.1 mol·L NaF溶液中,HF和F总和为0.1NA个

-1

D.12.5 mL 16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NA

-1

9. 已知:H2(g)+F2(g) = 2HF(g) ΔH=-270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小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C.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kJ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2+2+

10.含Cd的废水可通过如下反应将Cd转化为CdS,以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2++Cd(aq)+H2S(g) CdS(s)+2H(aq) ΔH<0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

-1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1.某废水中含有的NH4在一定条件下可被O2氧化,反应过程如下:

3+-+-1

①NH4(aq)+O2(g)===NO2(aq)+2H(aq)+H2O(l) ΔH=-273 kJ·mol

2

1---1

②NO2(aq)+O2(g)===NO3(aq) ΔH=-73 kJ·mol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23

A.1 mol的NH3和1 mol的NH4都有10×6.02×10个电子

-1

B.室温下,0.1 mol·L HNO2(aq) pH>1,则NaNO2溶液显碱性

+-+-1

C.NH4(aq)+2O2(g)===NO3(aq)+2H(aq)+H2O(l) ΔH=-346 kJ·mol D.在上述两次转化过程中,废水的酸性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弱 12.下列与装置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中H的浓度越来越大 B.图b中,Mg电极作电池的负极 C.图c中,发生的反应为Co+Cd= Cd+Co

2+

2+

+

D.图d中:K分别与M、N连接,Fe电极均受到保护不会腐蚀

13.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

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 OH == NiOOH + H2O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K向负极移动

14.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放电充电Cd(OH)2 + 2Ni(OH)2

( )

A.Cu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子沿 Zn→a→b→Cu 路径流动

2-

C.片刻后甲池中c(SO4)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a点变红色 15.已知:25 ℃时,Ksp[Mg(OH)2]=5.61×10( )

A.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的c(Mg)大

B.25 ℃时, Mg(OH)2固体在20 mL 0.01 mol/L氨水中的Ksp比在20 mL 0.01 mol/L NH4Cl 溶液中的Ksp小

C.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增大

2+2+

-12

,Ksp[MgF2]=7.42×1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NaF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F2 16.已知常温下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

-1-1

20 mL 0.1 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3-1

A.a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略小于10 mol·L

-+

B.b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Na) C.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

cCH3COO-·cH+

D.b、d点表示的溶液中均等于K

cCH3COOH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 mol·L氨水中,c(OH)=c(NH4)

B.25 ℃时,10 mL 0.02 mol·L HCl溶液与10 mL 0.02 mol·L Ba(OH)2溶液充分混合, 若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 mol·L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c(HA)+c(H2A) 18.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

-1

CO2(g)+H2(g) CO(g)+H2O(g) ΔH=a kJ·mol 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a<0

B.可测量容器总压变化来判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C.温度为830 ℃时,若c(CO2)·c(H2)>c(CO)·c(H2O),此时v正>v逆 D.温度不变,增大c(CO2),平衡右移,K增大 19.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 XmY>XmR

-1

2-

-1

-1

-1

-1

D.元素Z、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20. 现有等物质的量的铜和银的混合物17.2 g,与50.0 mL的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

体4.48 L(标准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产生的气体是0.2 mol NO2

-1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 mol·L

C.反应中被还原和未被还原的硝酸物质的量之比为3∶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化 学 试 题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Ca-40 Cu-64 Ag-108 Ba-137 第Ⅰ卷 选择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