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一地理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复习

高一地理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复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12:29:49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3.2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学案导学

【知识网络】

概念:引起 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 表现形式: 、 、 等

地地表变化趋向: 质分类 作能量来源:主要来自 和 能 用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 → → →固结成岩

地表变化趋向:

有些进行得 ,常成为地质灾害

在时间上的特点 有些进行得 ,但年长日久,使地表巨变

地水平运动 水平挤压:形成 、 、 、 山脉 壳水平张裂:常形成 、 、 地运壳动垂直运动:引起地表 和 运动A、 被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全球共 大板块 与板基本观点 B、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块C、 一般板块 地壳较稳定,板块 处地壳较活动 板构构造块板块彼此张裂:常形成 造学运洋块与陆块挤压:洋块一侧形成 ;陆块 说动与板块相撞挤一侧形成 地陆块与陆块挤压:形成巨大的 貌压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地壳的 、

成因:岩层受力发生 变形。

;向斜(岩层 ) 褶皱 基本构造形态:背斜(岩层 )

构造地貌:背斜山、背斜 ;向斜 、向斜谷

基本类型 成因:岩体破裂,且岩层沿破裂面发生明显 断层 基本构造形态:断层面、地垒、地堑

构造地貌: 、 、 山

有利找矿( 斜储油);

研究意义 有利找水(断层集水, 储水)

工程建设(避开 )

侵蚀地貌:沟谷、峡谷、 等

流水作用与地貌 沉积地貌: 平原、河口三角洲、山麓

侵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 、岩漠

风力作用与地貌 沉积地貌: 、沙垄、

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貌【重要图释】

外力作用与地貌 1、图3.11 “六大板块示意图” 分析此图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熟悉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注意板块的界限不是大陆的边缘,而是海岭、海沟等;除了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水域外,其余板块都包括海洋和大陆。(2)明确图中板块的边界类型,重点注意喜马拉雅山脉、科迪勒拉山系、红海、地中海、东非大裂谷、冰岛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处及其边界类型。

2、图3.13 “褶皱构造与地貌” 首先明确顺地形、逆地形: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构造,其初始构造形态与地貌形态一般是一致的,背斜上凸形成山岭,向斜下凹形成谷地,即顺地形;而形成时代较老的褶皱地区,常出现构造和地形不协调的现象,背斜变成山谷、向斜成为山岭,即逆地形,也叫倒置地形。倒置地形的成因是:在沉积岩层受侧向挤压形成褶皱构造的过程中,背斜顶部产生局部张力,造成顶部岩层裂隙较为发育,岩石破碎,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反,在向斜槽部产生局部挤压力,槽部岩层破坏相对轻微,岩性坚硬,抵抗风化侵蚀的能力较强。这样,在长期差异侵蚀的影响下,背斜顶部遭受侵蚀速度较快,成为谷地;向斜槽部遭受侵蚀速度要缓慢得多,相对突出变成山岭。

同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有些岩层是不连续的,可用虚线表示原先的连续状况;二是岩层的年龄顺序,在垂直方向上仍是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在水平方向上则年龄差异较大,背斜中心老两侧新,向斜中心新两侧老;三是地表形态与构造形态是相反的,即背斜部位岩层上拱,地形下凹,向斜岩层下弯,地形则上凸。 【知识建构】

学习策略: 运用图文结合和比较鉴别的方法理解各种地质作用的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比较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板块碰撞与张裂、背斜与向斜、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等形成的地貌形态以及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异同等。 一、地壳的变动

导学程序:例举事例说明地壳及其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引起地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原理透视:许多事例说明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是地质作用造成的。

1、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类:

表3-1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分类 能量来源 内力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作用 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外力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作用 重力能

3、地质作用在时间上的特点

二、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内力作用形成高山变质作用、地震 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风化、侵蚀、搬运、者同时进行,一般内沉积、固积沉岩 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有些进行很迅速、激烈,常成为地质灾害; 有些进行十分缓慢,但年长日久,使地表发生巨变。

导学程序:,地壳运动的形式有哪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何不同?地壳为什么能运动?尝试用地壳运动的理论解释大西洋和喜马拉雅山等的形成。 原理透视:(一)地壳运动(见表3-2) 表3-2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比较

地壳运动 运动形态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二)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 、 等划分为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哪六大板块?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2)这些板块漂浮在

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水平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 水平挤压隆起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产生地貌 相互关系 (3)一般说来, 地壳比较稳定, 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板块的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答案:(1)海岭、海沟 (2)软流层 (3)板块的内部 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 板块运动与地貌(见表3-3)

表3-3 边界类型及其形成地貌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 裂谷 海洋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巨大的褶皱山系 举例 红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大西洋(亚欧、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处 生长边界 (张裂) 消亡边界 (碰撞挤压)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喜马拉雅山) 3、板块运动的结果:海陆的形成,海陆位置的变迁,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形成等。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导学程序:,地质构造的类型有哪些?形成的构造地貌形态有何不同?认识和了解地质构造有什么实践意义? 原理透视:

1、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变位叫地质构造;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构造地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关系见表3-4:

表3-4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形成的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构造地貌 倒置地形 背斜 当原本水平的岩层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 向斜 岩层向上弯曲隆起 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地形上,常形成山岭。 岩体疏松,容易被流水、风侵蚀成谷地。 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岩层向下弯曲变形 地形上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破裂错断裂面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大断层形成裂谷或陡崖;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形成块状山地或高 地,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断层构造地带,易受侵蚀作用,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一地理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复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3.2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 学案导学 【知识网络】 概念:引起 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能量来源: 内力作用 表现形式: 、 、 等 地地表变化趋向: 质分类 作能量来源:主要来自 和 能 用外力作用 表现形式: → → → →固结成岩 地表变化趋向: 有些进行得 ,常成为地质灾害 在时间上的特点 有些进行得 ,但年长日久,使地表巨变 地水平运动 水平挤压: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