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灾害高考题 - 图文
面积变化?为什么?(10分)
(3) 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2分)
6.(2010〃山东文综〃T31图14为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某台风路径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台风过境A地前后,该地气压和风速有何变化?(4分) (2)该台风在A、B两地引发的主要次生灾害有何不同?说明B地预防这些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6分)
7.(2010〃海南地理〃T25〃10分)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
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8.(2010〃北京文综〃T40〃24分)(8分)国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救灾应急措施之一。储备库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运用地理学知识说出满足上述原则的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条件。(8分)
9.(2010〃新课标全国卷〃T42〃10分)
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8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10.(2010〃福建文综)
图15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 17 -
(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7分)
(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8分)
1.(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2.(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臵;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或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酌情给分)
3.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4.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 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
5.(1)陆地面积扩大;向东北方向(海洋或河口方向)扩展;延伸速度越来越快。黄土高原。(2)暴雨、洪涝。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地形破碎,沟谷发育,坡度大,暴雨和洪水对地表的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建设农田防护林等;实现农业综合开发,转变经营方式,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等;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如农林牧渔相结合、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如建设各种商品农业基地等。(选择一个区域从以上5个方面回答,具体措施要结合区域特点)
6.(1)气压先降低后升高(2分);风速先增大后减小(2分)。(2)A地:风暴潮(2分); B地:滑坡、崩塌、泥石流(2分)。
护坡固坡、植树种草。(2分)(答对防治滑坡、崩塌、泥石流具体措施的可酌情给分) 7.(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存在缺陷,城区建筑密度大,地表硬化,下渗弱,排水能力不足,(排水系统老化),遭遇暴雨时雨水易在短时间汇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8.(2)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临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较好(通讯/通信、供水、供电等)。
9.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10(1)关系:正相关(A地区社会经济易损性高,防洪标准也高)。
原因:A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发生洪涝灾害的危险度高;人口密集,
- 18 -
经济发达,洪灾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所以应提高防洪标准。
(2)植树造林,生态退耕;修建护坡工程;修建水库;迁出高风险区
- 19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