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灾害高考题 - 图文
根据图文资料,推断此地可能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并说明理由。
4.(2011〃天津文综〃T8~9〃8分)图4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5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发生图4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2)图5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4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5. (2011〃北京文综T3〃4分)在图3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 13 -
A.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 B.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
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图3
6.(2011〃安徽文综T34〃30分) 材料 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 (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
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10分)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1. (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
(2)加强灾害监测与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
2. (1)C (2)B (3)地形: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气候: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3答案1:海啸灾害。理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易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海啸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答案2:风暴潮(台风)灾害。理由:位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活动区,容易引起风暴潮。风暴潮冲毁海岸设施和房屋,将海底珊瑚礁碎屑(海底沉积物)搬运到海岸(地势高处)沉积下来。
(以上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即可得分。其中指出灾害种类得3分,理由合理且充分得7分) 4(1)选B,(2)选B。第1题,图中所示地质现象为滑坡与泥石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
- 14 -
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从两者定义可知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坡度较大的山地。第2题,华北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房屋朝向南时阳光射入时间最长,四点中a朝向西南,b、c都朝向南方,d朝向东南方;滑坡多发生在陡坡,泥石流多形成于山谷,所以房屋应避开陡坡和山谷,a、c、d都位于山谷附近,b点位于山脊的相对平坦处,综合考虑,b点是最佳地点。
5.选C。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具体思路分析如下所示:
6.⑴低 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⑵偏北风 冷锋 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⑶滑坡、泥石流 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自然灾害
教研组长: 年级主任: 教务主任:
1.(2011〃福建文综〃T40〃B.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9分) 图20
- 15 -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6分)
2.(2011〃山东文综T31〃10分)
图12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 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
(2) 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2分)
3(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43〃10分)长
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2011〃海南地理〃T25〃10分) 图11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5.(2010〃安徽文综〃T34〃32分)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10分)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
- 1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