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2020届高三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非凡吉创联盟20届高三年级三月名校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左传》记载:鲁昭公到晋国去,从慰劳酬答到赠送礼品,全合乎礼仪,没有失礼的地方。
但女叔齐却说,鲁君哪里知道礼?鲁君所践行的只是仪式而已,而不是礼。这反映出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度
A.出现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分离 B.认同先秦文化的非功利色彩 C.力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等级秩序 D.强化了礼乐制度的法制意义 25.
记述 “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 “(张禹)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价。” “(宁成)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宣帝时阴子方)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 出处 《汉书·陈汤传》 《汉书·张禹传》 《汉书·酷吏列传》 《后汉书·阴识传附阴兴传》 上表为史籍关于汉代农业发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政府的重农抑商观念逐步强化 B.农民遭受的封建剥削不断加深 C.汉代大地主土地经营得到发展 D.汉代小农商品化生产迅速提升
26.唐代统治者也进行分封,充分利用血缘的凝聚作用巩固统治,然而唐代的分封却不放权,这样受封的贵族就难以在政治上对皇权形成威胁,同时也避开了因权力固化带来的统治集团素质下降的陷阱,可谓一举两得。唐代统治者此举是基于 A.强化中央权威的迫切需要 B.血缘与政治权力相互分离 C.治权和专制制度相互依赖 D.巩固贵族政治的客观要求
27.史料记载: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所需粮食大半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即所谓的“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而江南地区生产的手工业品则跨出长江下游,输往全国售卖,“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帛)者,必走浙之东也”。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
A.江南的经济重心地位逐渐丧失 B.跨区域商品流通贸易日趋频繁 C.手工业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区域商人的兴起助推经济交流
28.太平天国追求古之“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社会集中体现在《天朝田亩制度》“四有两无”中,而在这个理想的地上“天国”中却有着许多古代中国所没有的“圣库”、“礼拜堂”、“祈祷”等舶来品。这一理想“天国”是
A.阶级矛盾激烈碰撞的结果 B.农民阶级空想性的具体体现 C.中西文化交融的时代产物 D.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结晶 29.下表是上海县1904—1909年新式学校学生所授身份及任官表。这折射出当时 人数 具旧身份者 留学外国者 任官者 任官者所占比例 进士 10 1 6 8 80% 举人 20 6 14 14 80%
1
贡生 5 \\ \\ \\ \\ 总计 35 7 20 24 68% 注:资料民国《上海县续志》卷16,“毕业生科第”。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30.1938年初,日军企图由南北两方沿津浦路进攻,将华北 与长江下游两战区打成一片,国军须在蚌埠等处防御;倘敌 能占领津浦路线(如右图所示),不难由此进取郑州,如此, 武汉即感受包围威胁。为此,国民政府的战略意图是 A.提振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B.实现积极防御向消极防御转变 C.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 D.迟滞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时间
31.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 后的阶段。这样,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方位和主要任务,也进 一步明确了邓小平所说“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表明中国所 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石 B.实现现代化的必经发展阶段 C.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表现 D.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与超越 32.成书于公元前9世纪以前的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诸神既有神的特性,又与人同形同性,有人间的喜怒哀乐……也许这正是诗人的理想,要按照神的样子塑造人:既有人性的丰满与热烈,又具有神的力量与克制。这说明 A.神学对古希腊历史影响深远 B.人文主义精神源远流长 C.反对天主教会统治任重道远 D.神学思想禁锢社会进步 33.19世纪初,英国农业面临“报酬递减律”困境,即:农业收成与劳动力的投入呈正相关,但是当投入的劳动力到达某一饱和点时,生产增长的态势减缓,而此时劳动力工资却在上升。这一现象
A.促使农业领域技术革新 B.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 C.激化了英国的社会矛盾 D.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34.列宁指出:“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殊性。”列宁旨在强调十月革命道路 A.是由俄国国情所决定的 B.基本原则可以复制推广
C.要与时俱进不可绝对化 D.影响亚洲革命道路模式
35.学者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际力量对比开始从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冷战结束近30年来,国际主要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多极
2
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该学者意在说明国际关系格局
A.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永恒的发展规律 B.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点
C.深受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影响 D.从两极格局走向单极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
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历史的演变,以法国大革命(1789年)为其推动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法国大革命,又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所以当时耶稣会将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实有非常重大的结果。18世纪末,法国开始研究中国文化,其结果形成法国大革命,而法国人从中国文化中获得的启示,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推重理性的发展,另一方面遵守自然的法则。前者的代表是伏尔泰,后者的代表是魁奈”。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锋人物如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都接触过中国文化,并对之有或贬或褒的评价,换句话说,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高毅《中华文明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贡献之我见》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宗旨并非“反孔非儒”,而是“人权与科学”;其第一要义是伦理与政治层面的人权。运动直接针对的现实对象是康有为等人的“孔教”,而“立孔教为国教”是与袁世凯等人“尊孔复辟” 相配合的;运动针对的历史对象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礼教”,而作为君主专制的伦理政治学说的“礼教”已不适应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按照孔子儒学原理,“仁”(博爱精神)“义” (正义原则)才是根本;而“礼” (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则应当是随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形态的转型而“损益”转换的。因此,新文化运动为儒学自身的现代转型提供了历史的转机。
——摘编自黄玉顺《新文化运动百年祭:论儒学与人权一驳“反孔非儒”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观点,并分析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简要谈谈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意义。(13分)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
1877—1887年 爱迪生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伯利纳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唱片。 近代中国最初接触留声机的,是晚清政府派往英、法、德等西欧国家的1878年 外交官、留学生等。其中,最早接触留声机的中国外交官是郭嵩焘。 1888年 丰泰洋行将蜡筒式留声机引入上海,是为留声机进入上海之始。 留声机开始走入上海居民家中,到民国初年,一般较为殷实的上海人家,1890年之后 都置有留声机。 1920 年代 上海拥有留声机的人家已相当广泛。 在上海从事唱片、唱机业务的企业共有26家,著名的有百代公司、谋得1925 年 利洋行、高亭公司、大中华留声唱片公司、巨雷公司等。 从1908年至1949 年 上海各唱片公司先后录制的戏曲、曲艺、乐曲、歌曲,以及其他各类唱片共达108种。 ——据葛涛《论唱片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等
从近代“留声机、唱片的演变”中提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题目,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
要评析。(要求:话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选做题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晚清时期开始的文字改革运动包含四项内容: 施行汉语拼音、使用简化字、写白话文、推广普通话。其中的每一项, 又可以单独构成一场运动, 而且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叫法。例如“普通话”曾经叫做“官话”、“国语”, 汉语拼音曾经叫做“谐声”, 简体字曾经叫“俗体字”、“手头字”、“解放字”, 白话文曾经叫“语体文”、“大众文”, 等等。当然, 四项内容在实际运动中往往结合在一起, 还连带着诸多相应的议题, 并不能分割开。整场文字改革运动, 虽然夹杂着一些偏激主张和曲折, 但主脉络是沿着白话文、汉语拼音、简化字、标准正音、标点符号的线路有序迈进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首次实现了“书同文、语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