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第7章 产科护理

第7章 产科护理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7:55:53

第七章 产科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骨盆: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同时又 是胎儿娩出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分娩过程。 2.舟状窝: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的一浅窝。

3.性成熟期:又称为生育期,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的时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30年。

4.受精卵着床: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 5.桑椹胚:受精后50小时为8细胞阶段,至受精后72小时分裂为16个细胞的实心细胞团。 6.华通胶:脐带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来自中胚层的胶样胚胎结缔组织,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7.蒙氏结节:妊娠早期乳晕颜色加深,其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

8.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妊娠20周后,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姿势能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减少,使血压下降。

9.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10.胎动:是指胎儿的躯体活动,因冲击子宫壁而使孕妇感觉到。 11.胎姿势: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 12.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13.胎先露: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14.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简称胎位。

15.胎心率基线:是指在无胎动和无子宫收缩影响时,10分钟以上的胎心率平均值。

16.晚期减速:胎心率基线减速多在宫缩高峰后开始出现,即波谷落后于波峰,时间差多在30-60秒,下降幅度<50Bpm,胎心率恢复水平所需时间较长。晚期减速一般认为是胎盘功能不良,胎儿缺氧的表现。

17.无应激试验(NST):在无宫缩、无外界负荷刺激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以了解胎儿的储备能力,又称胎儿加速试验。

18.缩宫素激惹试验(OC T):诱发宫缩,并用胎儿监护仪记录胎心率变化,了解胎盘于宫缩时一过性缺氧的负荷变化,测定胎儿的储备能力,又称宫缩应激试验。

19.生理缩复环: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的一环状隆起。

20.高危妊娠:指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 21.遗传咨询:是由从事医学遗传的专业人员或咨询医师,对咨询者就其提出的家庭中遗传

性疾病的发病原因、遗传方式、诊断、预后、复发风险率、防治等问题予以解答,并对咨询者提出的婚育问题提出医学建议。

22.产前筛查:是采用简便、可行、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进行产前筛查、检出子代具有出生缺陷高风险的人群。

23.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指在胎儿出生之前应用各种先进的医学检测手段,如影像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状况,为胎儿宫内治疗及选择性流产创造条件。

24.临产: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并伴随进行性宫颈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25.见红:在临产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和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有少量出血,与宫颈管内黏液栓相混并排出,称为见红。

26.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27.潜伏期:从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

28.胎头拨露:第二产程中,宫缩时胎头露出于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隙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称为胎头拨露。

29.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 30.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的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

31.褥汗:产后一周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除大量汗液,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明显,不属病态。 32.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

33.过期妊娠: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294日)尚未分娩者。

3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症状,分娩后即随之消失。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35.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本病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母儿生命。

3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37.胎盘早剥: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38.子宫胎盘卒中: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随着胎盘后血肿压力的增加,血液浸入子宫肌层,引起肌纤维分离、断裂甚至变性,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39.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

40.双胎输血综合征:是双羊膜囊单绒毛膜单卵双胎的严重并发症。通过胎盘间的动-静脉吻合支,血液从动脉向静脉单向分流,使一个胎儿成为供血儿,另一个胎儿成为受血儿,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甚至导致胎儿死亡。

41.双卵双胎:两个卵子分别受精形成的双胎妊娠,约占双胎妊娠的70%。 42.单卵双胎: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双胎妊娠,约占双胎妊娠的30%。 43.巨大胎儿: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g。 44.羊水过多:妊娠期间羊水量超过2000mL。 45.羊水过少:妊娠晚期羊水量少于300mL。

46.胎儿生长受限:是指胎儿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未能达到其潜在所应有的生长速率。 47.死胎:妊娠20周后胎儿在子宫内死亡。

48.死产: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亦是死胎的一种。

49.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50.胎膜早破:临产前胎膜破裂。

51.心功能Ⅱ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活动后心悸、轻度气短、休息时无症状。

52.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 FLP):又称为妊娠特发性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严重的肝功能障碍。起病时常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进一步发展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表现为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低血糖、黄疸、肝性脑病等。

53.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糖尿病。 54.生理性贫血:由于妊娠期血容量增加,且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增加,血液呈稀释状态,故称生理性贫血。

55.产力异常: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不正常或频率、强度,称为产力异常。 56.活跃期延长:从宫口扩张3cm开始至宫口开全称为活跃期,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若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

57.滞产:总产程超过24小时。 58.急产:总产程<3小时。

59.均小骨盆:骨盆每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

60.病理缩复环: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加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下段肌肉变薄拉长,在两者间形成环状凹陷。

61.脐带先露:又称隐性脐带脱垂,指胎膜未破时脐带位于胎先露前方或一侧。

62.脐带帆状附着:脐带附着于胎膜上,脐带血管通过羊膜与绒毛膜间进入胎盘。 63.前置血管:胎膜上血管跨过宫颈内口位于胎先露部前方。 64.胎盘植入:胎盘绒毛穿入子宫壁肌层。

65.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66.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并发症。

67.子宫破裂:指在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 68.产褥感染: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

69.产褥病率:分娩24小时以后至10日内,每日用口表测量体温4次,间隔时间4小时,有2次体温达到或超过38℃。

70.母婴同室:母婴24小时同室,医疗及其他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 71.早吸吮:是生后30分钟以内开始吸吮母亲乳房。 72.纯母乳喂养:除母乳外不给其他食物。

73.按需哺乳:按小儿或母亲需要哺乳,不规定次数和时间。

二、判断题

1.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的韧带称为宫骶韧带。(×) 2.雌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孕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

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形成完整而又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完成月经周期的调节。(√)

4.部分孕妇自觉腰骶部及肢体疼痛不适,可能与松弛素使骨盆韧带及椎间盘的关节、韧带松弛有关。(√)

5.妊娠8周时子宫体约为非孕时的2倍,妊娠12周时宫体约为非孕时的3倍,可在耻骨联合上方触及子宫底。(√)

6.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是坐骨结节间径。(×)

7.妊娠早期性交易引起流产,妊娠晚期性交易引起早产、胎膜早破或感染,故妊娠12周前和32周后应避免性生活。(√)

8.OCT试验是通过静脉滴注缩宫素引起宫缩,了解胎盘于宫缩时一过性缺氧的负荷变化,测定胎儿的储备能力。(√)

9.妊娠期心理变化可影响胎儿及母体的生理状态。(√)

10.孕妇妊娠13周前体重无明显变化,以后平均每周增长250g左右,正常不超过500g。(×)

搜索更多关于: 第7章 产科护理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产科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骨盆:是躯干和下肢之间的骨性连接,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同时又 是胎儿娩出必经的骨性产道,其大小、形状直接影响分娩过程。 2.舟状窝: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的一浅窝。 3.性成熟期:又称为生育期,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的时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30年。 4.受精卵着床: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 5.桑椹胚:受精后50小时为8细胞阶段,至受精后72小时分裂为16个细胞的实心细胞团。 6.华通胶:脐带血管周围为含水量丰富,来自中胚层的胶样胚胎结缔组织,有保护血管的作用。 7.蒙氏结节:妊娠早期乳晕颜色加深,其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 8.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妊娠20周后,孕妇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