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通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五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五三大翻译得
省略句的类型复杂多样,怎样才能在阅读实践中准确判断省略句呢?怎样才能准确补充成分翻译出精确的意思呢?方法就在于勤于积累与灵活运用。
①译出省略部分,须回归语境、把握语境,这是根本。例如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译句“(郭)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中,“颁示”的主语是谁?从该句来看,主语似乎是“郭浩”,但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只兼一个永兴军路的经略使,怎能“颁示诸路”呢?故这里的主语应是“朝廷”。
②积累常见省略句型,灵活判断、运用于翻译。最常见也是最常考的省略句有:a.省略主语,b.省略动词后或介词后的宾语,c.省略介词“于”或“以”。 (2)其他词语的补充
在翻译过程中,除省略成分要补充外,还要添加、补充一些必要的词语,使句意更加明白,表达更加流畅。如翻译一些高度凝练的句式(如“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必须补充一些词语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这样的补充,没有标志,也无规律,全凭自己对原意的精确理解。
例如: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
译文: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孔)坦字君平。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王导、庾亮并欲用坦为丹阳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敝,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导等亦止。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以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时使坦募江淮流人为军,有殿中兵,因乱东还,来应坦募,坦不知而纳之。或讽朝廷,以坦藏台叛兵,遂坐免。寻拜侍中。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1)时乱离之后,百姓凋敝,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讽朝廷,以坦藏台叛兵,遂坐免。寻拜侍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正值动乱之后,百姓困苦,孔坦坚决推辞,王导等人还是不同意他的请辞。 (2)有人暗示朝廷,认为孔坦私藏叛兵,于是因此被罢官,不久被任命为侍中。
解析 得分点:(1)“凋敝”“固辞”“未之许”,译出大意。(2)“讽”“坐”“寻”,译出大意。 参考译文
孔坦字君平。等到苏峻被平定,朝廷封孔坦为吴郡太守。孔坦自己说吴地多有贤能豪杰,
5
而自己年轻,不适合前去。王导、庾亮都想要任用孔坦为丹阳尹。当时正值动乱之后,百姓困苦,孔坦坚决推辞,王导等人还是不同意他的请辞。孔坦慷慨激昂地说:“当年肃祖皇帝临去世之际,各位都在御床前,共同奉领遗诏。我孔坦关系疏远身份低贱,不属于顾命之臣。现在有了艰难,却让我当先。如今我好比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罢了!”于是拂衣而去。王导等人也就作罢。于是调任孔坦为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将军。因为年成饥荒,(孔坦)运来自家的米赈济灾民,百姓依赖他。当时朝廷让孔坦招募江淮的流民当兵,有殿中的士兵,因为战乱东归,前来应募,孔坦不了解就招募了他们。有人暗示朝廷,认为孔坦私藏叛兵,于是因此被罢官,不久被任命为侍中。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王孙圉,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
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节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 ①白珩(hénɡ):楚国著名的佩玉。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 (1)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能够讲述先王的典籍并理顺各项事务,在早晚(或随时)向国君提供古人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基业。
(2)国家有六宝就足够了,至于那鸣响的佩玉,楚国虽然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却不会把它当作宝贝的。
解析 得分点:(1)“道”,“善败”的活用,“于寡君”介宾短语后置句。(2)第二个“宝”的活用,省略句,判断句。 参考译文
赵简子,名字叫鞅,是赵氏孤儿赵武的孙子。晋定公时,赵简子做了晋国的执政大夫。王孙圉,是楚国大夫,为人机警敏锐,善长言辞,长于辩论,每次出使诸侯,都能不辱使命。
楚国跟晋国常有使者往来。十九年,王孙圉到晋国访问,晋国国君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执政赵简子作陪,故意弄响身上的佩玉,向王孙圉问道:“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
②
①
6
答说:“是的。”赵简子说:“它被你们当作宝贝,有多久了?”
王孙圉回答说:“没将它当作宝贝。楚国所当成宝贝的,叫作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外交辞令,以使者的身份在诸侯间周旋,能使人家无法拿我们国君当作话柄。还有左史名叫倚相,能够讲述先王的典籍并理顺各项事务,在早晚(或随时)向国君提供古人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使国君不忘先王的基业。又能取悦于天上地下的鬼神,顺应它们的所好所恶,使神灵对楚国没有怨恨……我听说,国家的宝贝只有六件。明白事理能讨论处理各种事务,能辅助治理国家,就将他当作宝贝;祭祀用的玉器足够保佑五谷生长,使国家没有水旱灾害,就将它当作宝贝;占卜用的龟壳如能判定吉凶(或善恶),就将它当作宝贝;珍珠如能抵御火灾,就将它当作宝贝;金属如能防御兵乱,就将它当作宝贝;山林湖泊可以供给财物、用度,就将它当作宝贝。国家有六宝就足够了,至于那鸣响的佩玉,楚国虽然是偏远的蛮夷之地,却不会把它当作宝贝的。”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 得分点:(1)“度”“辄”“雅”,“弗之罪”宾语前置句。(2)“笃”“后事”,“问以后事”介宾短语前置句及省略句。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是陈郡阳夏人,晋朝太傅谢安的九世孙。到始兴人王叔陵任扬州刺史,推荐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征召谢贞为主簿。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横行不法,背叛作乱,官府中许多人都被牵连拘捕,唯独谢贞与阮卓没有获罪。
至德三年,谢贞因为母亲去世离职。谢贞因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没能到官府任职。
7
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谢贞说:“小儿年龄刚六岁,感情所牵不能忘怀,冒昧把他托付(给你)。”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