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全册语文教案完整版
精品文档
业来,“为官一方,造福 一方”。
如果你是诗人,在这样的情形下见到如此美妙的景象,你会如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呢?带着情感, 我们再来把诗歌【齐读一遍】。 5. 描述画面:
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淡泊平和的心境营造出了清新雅致的优美意境,这就是白居易诗歌独特的审美倾向,对后世文人影响颇深。 【ppt】《唐宋诗醇》中这样评价《暮江吟》一诗:“写景奇丽,是一 幅着色秋江图。”刚刚我们讲到了很多诗中可爱的景物,也讲到了诗 歌的写作背景,接下来就请大家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用生花妙笔为这优美的意境添上更多细节吧。
“农历九月初三这天,诗人信步来到江边……”
【请几位同学读一读他们写下的文字,同学互评,老师适时补充。】 6. 拓展阅读:
大家都写得很棒,用词生动,语言优美。但其实这还不是写诗写文的最高境界,大家知道最高境界是什么样的吗?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山荣,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 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至极也。”——苏轼《与侄书》【ppt】
这段话出自苏轼的《与侄书》,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最开始写诗 写文的时候,大多追求的都是结构的精巧、辞藻的堆砌,但是当写作 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的时候,反倒遣词造句更“平淡”些,通过平白如话的语言也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读来令人感觉回味无穷。【板 书】白居易的诗歌风格就是如此,这才是“写诗”“炼字”的最高境界, 我们可以通过另一首诗歌对此加以印证。
忆江南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忆江南》。
2、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3、能对这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
精品文档
一、导入新课,初辨诗词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板书课题)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习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了解作者,理解题意 1、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
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三、一读再读,读懂课文 1、自读《忆江南》:
⑴ 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⑵ 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⑶ 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2、互动学习:
⑴ 全班交流活动。(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借助插图仔细体会诗中意境;再读想象更广阔的画面,而后语言描述。)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
精品文档
⑶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 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 (板书) 二、回忆学法。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三、学习古诗。 (一) 知诗人。
(二) 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 (三) 明诗意。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 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吗? 4、 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
精品文档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过来说一说。
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四) 悟诗情。
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山肖; 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 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 轼一起去游庐山。 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 (五) 明哲理。
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 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 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 2、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10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 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