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一 单项选择题 原理第二、三章

一 单项选择题 原理第二、三章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3 22:41:41

/。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科学实验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 实践的主体是(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3. 实践的客体是(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 实践的中介是( )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效益性

6.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1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休嚐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 感觉

2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12.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4.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 “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16.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3

)17.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 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 )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4

搜索更多关于: 一 单项选择题 原理第二、三章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科学实验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 实践的主体是(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3. 实践的客体是(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 实践的中介是( )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