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员工关系管理》课件word
员工关系管理
第一章 员工关系管理概述
第一节 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员工关系管理
第三节 员工关系的外部环境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达到理解员工关系管理的相关概念及其内容的教学效果。本章要求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以达到对员工关系管理的初步认识。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员工关系的含义与实质;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 ? 难点:员工关系与传统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 计划课时:5
?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教学 第一节 员工关系管理的概念 一、员工关系的含义
员工关系又称雇员关系,与劳动关系、劳资关系相近,它以研究与雇佣行为有关的问题为特殊现象。
含义:是指管理方与员工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利益双方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并受到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员工关系强调以员工为主体和出发点的企业内部关系,注重个体层次上的关系和交流,是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提出的一个取代劳资关系的概念,注重和谐与合作是这一概念所蕴涵的精神。
二、员工关系的特点 1.个别性与集体性
个别员工关系:个别员工与管理者之间。
集体员工关系:员工团体(工会)与管理者之间。 2.平等性与不平等性
平等性:签订劳动合同前,与管理方协商劳动条件时。 不平等性:在劳动过程中,有服从管理方指示的义务。 3.对等性与非对等性
对等性:员工提供劳动,管理方支付工资。 非对等性:员工忠诚与雇主照顾之间无对等性。 4.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 三、员工关系的实质
员工关系的实质:冲突与合作。 (一)合作的根源
被迫: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 系。 获得满足:工作对于人的意义。 (二)冲突的根源 1、冲突的根本根源
(1)异化的合法化(劳动资料归资方所有) (2)客观的利益差异(如:穷人的“仇富”心理)
(3)雇佣关系的性质(在崇尚自由和民主的社会里,劳动者不愿意处于从属地位) 2、冲突的背景根源
(1)广泛的社会不平等(财富的“二八原则”)
(2)劳动力市场状况(我国的劳动力过剩,用人单位更加挑剔) (3)工作场所的不公平(男女“性别歧视”的问题)
(4)工作本身的属性(雇主为了成本最低和对工人的控制程度最大化,不断增加劳动强度) (三)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
虽然冲突的根源是使劳动者不愿意工作,但是合作的根源又使更多的劳动者选择了从事工作。从总体上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劳动者在从事工作,这就是合作的根源发挥了作用。
1、文化因素的影响
文化氛围保守:合作 文化氛围对抗:冲突 2、非文化因素的影响 (1)客观的工作环境
例如:大型机器工业企业的工人更多感到管理方的压力,易产生冲突。 (2)管理政策与实践
管理政策进步,员工满意度高,冲突少。 (3)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失业率和失业保险率 四、员工关系的主体 员工关系的主体:是指员工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劳动者)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用人单位)。其中,劳动者也称劳动主体,用人单位也称用人主体。 (一)雇员
雇员:又称员工,劳动者。是指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经营决策权力并从属于这种权力的工作者。包括所有从事体力或者脑力劳动而获取工资或报酬的工作者。
范围相当广泛,包括蓝领工人、医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教师、警察、社会工作者以及其他在西方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从业者和底层管理者。(因为底层管理者只负责监督和分配,无权命令或者奖惩下属,因而也属于雇员的范畴)。 雇员不包括自由职业者、自雇佣者。 (二)雇员团体
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工会是雇员团体的最主要形式。工会的主要目标是代表并为其成员争取利益和价值。 非工会组织通常指独立于工会的雇员协会和职业协会。(雇员协会:往往是一个就业组织内部形成的,如员工俱乐部;职业协会:跨企业、跨行业从事某种特定职业的雇员组成的组织。)
(三)雇主
雇主:也称“管理方”或“资方”。是指拥有法律赋予的对组织的所有权(一般称产权),而在就业组织中具有主要经营决策权力的人或团体。雇用他人为其工作,并支付工资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雇主可以包括:雇用劳工的业主、经营负责人或代表业主处理有关劳动事务的人。 雇主处于管理方,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享有对员工的“劳动请求权” 和“指示命令权” 以及决策的权力。(除了最高层管理者之外,其他管理者都会同时处于服从上级和指挥下级这两种关系之中,底层管理者属于雇员而非雇主的范畴。) (四)雇主组织
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员协会。他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务之中。
雇主组织的主要任务:与工会或工会代表进行集体谈判,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向其成员提供支持,通过参与同劳动关系有关的政治活动、选举和立法改革来间接影响劳动关系。 (五)政府
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劳动关系立法的制订者。 2、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3、公共部门的雇主。 4、有效服务的提供者。 第二节 员工关系管理 一、员工关系管理的涵义 (一)广义涵义
包括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人员,通过拟定和实施各项人力资源政策和管理行为,调节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 (二)狭义涵义
包括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管理沟通,这种沟通更多采用的是柔性的、激励性的、非强制性的手段,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支持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员工关系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 营造满意的雇佣关系,特别是关注心理契约的重要性。
? 与员工建立稳定合作的关系,承认员工持股,将冲突降到最低。 ? 通过员工参与和沟通的机制培养员工的责任心。
? 培养相互关系——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培育企业的向心力。
? 澄清与工会的劳动关系机制,在伙伴的平等关系基础上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 三、员工关系管理的发展状况 四、现代员工关系管理的主要目的
员工的参与和投入是企业制胜的保证。
员工管理的有效执行能够带来一系列良好的连锁反应,最主要的是能够培养出真正敬业的员工。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员工的工作态度无疑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一个制胜关键。
五、员工关系管理职能在人力资源部和公司的定位 1、员工关系管理职能的结构体系
一般来说,员工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职能之一,但是,这个职能在人力资源部和公司的准确定位却是根据公司规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总公司级
在一个下属很多集团的多元化公司里,公司总部的人力资源部中一定会单设专人来负责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这个职位在公司以及人力资源部内都是一个专门的岗位。
? 区域级
对于一个下设各大区域或者各分支机构、各代表处的公司来说,在总公司的人力资
源部中,也需要一个人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和与员工关系管理,这个岗位也是单独设置的。
? 分公司级
在一家只有分公司的公司中,因为岗位设置有限,所以这类公司负责员工关系管理的一般就是人力资源部的最高负责人,他的主要工作在于员工关系管理和企业文化,至于招聘培训、考核、福利等内容则由其下属分管。
? 部门级
如果公司规模较小,诸如最多各地有一些代表处,每个代表处有两三个联络人员。在这类公司中,切忌将员工关系管理的工作置于行政部的工作中,应该有公司的最高层来负责,,如公司的老总、副总,此外,中层经理也可以负责部分员工关系管理工作。 2、HR的主要职能
人力资源部有主要具有以上四大职能。综合观之,四个模块中最难做好的就是“做员工的主心骨”,因为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员工,面对其他部门的员工时要永远说真话,不能欺骗他们;同时还要维护公司的利益,用自己的感情和自身的亲和力去打动员工,这些工作对负责人力资源的人来说要求高。
3、员工关系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描述
员工关系管理人员需做好以下工作,这是员工关系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内容:
? 劳动关系管理
? 员工组织的活动和协调
? 建立和推广企业文化和民主管理
? 加强和保障内外部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 ? 及时接待、处理员工申诉
? 为员工提供有关福利、法律和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 ? 及时处理各种意外事件 ? 员工激励、奖励和处罚 ? 员工离职面谈和手续办理 ? 员工关系培训和热点问题调研
? 公司内部各项活动的调查及员工满意度活动的组织 ? 员工关系诊断和企业管理审计 六、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
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目标应该是做到“让员工除了把所有精神放在工作之上以外,没有其他后顾之忧”。
员工关系管理是一种“无形服务”,这种服务包括“沟通、冲突管理、职业发展顾问等”内容,并以“公平、信任”为战略建立的基础。
员工关系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人际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沟通与交流管理、民主参与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精神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的内容: 1.劳动关系管理 2.员工的参与管理 3.员工的沟通管理 4.员工的纪律管理 5.离职与裁员管理
6.如何处理与工会的关系 7.员工人际关系管理
8.有关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