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少年儿童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客则》 2、创编二四拍旋律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2、指导学生用喜悦自豪的心情演唱这首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喜悦自豪的心情演唱歌曲
难点:演唱第10——13小节的长音要保持好气息,使声音连贯饱满 (四)教(学)具准备
录音机、钢琴、磁带、VCD光盘、地图、卡片 (五)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同前)
3、复习前课内容,二声音部合唱进一步加强练习。 4、导入新课,穿插相关文化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你知道这个神秘的地方是哪里吗?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VCD) 生:青藏高原
师:对,在青藏高原的西南部还有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就是西藏,让我们在祖国的地图上找一下。
(出示中国地图,请一位学生在地图上找一下)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一下就找到了,西藏是个美丽的地方,那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地处高原,所以的他们歌声特别的高吭嘹亮,下面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吧
唱 《我的家在日喀则》 《我的家在日喀则》 小鼓,为歌曲伴奏 《京调》 做 听 跳 藏族踢踏舞 (出示10——13小节的长音卡片,师范唱,学生模仿,唱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保持好气息,使声音饱满连贯) 5、 新授歌曲,初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 (1)放录音范唱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藏族歌曲,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喜欢它的,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吧(放录音《我的家在日客则》)
(打开书本)提问: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歌曲的情绪怎么样?
生:这是一首二四拍的歌曲,它的情绪是欢快、喜悦、自豪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
(2)学唱歌谱
a: 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 b: 分乐句跟老师唱谱,注意二四拍的强弱规律
c: 重点学习10——13小节,引导学生体验站在高处放声高歌的感觉。 (3)学唱歌词 a: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b: 教师弹琴学生跟琴轻声哼唱
c: 放录音复听歌曲,重点仔细聆听10——13小节演唱情绪。
(4)完整演唱歌曲 (注意情绪,“啊索啊索马里拉”表现了藏族人民喜悦的心情) (5)学生跟老师分角色演唱,演唱“啊索啊索马里拉”这一乐句时,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来表示喜悦的心情。
(6)请个别学生展示,师生共评 6、表演唱
(1)师:你们看过藏族舞蹈吗? 生:看过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下藏族舞蹈
(师教授藏族舞基本动作,并讲授藏族舞的特点,学生模仿,见教参) (2)随歌曲音乐,师生围成圈边唱边跳。 7、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简单介绍藏族的风土人情、地形特点等。)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2、自制小鼓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能够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小鼓),并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动手自制乐器的能力 难点:选择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具准备
钢琴、自备(剪刀、胶水、硬纸板、牛皮纸或布料等)课本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首藏族踢踏舞曲,你们还记得是哪一首吗? 生:《我的家在日喀则》
(2)师: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轻快、诙谐的声音来把这首歌唱一遍。(学生唱) (3)师:让我们和藏族小朋友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载歌载舞,表达对藏族的热爱。 师生边唱边跳《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意图:本环节安排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表现歌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做准备 (1)导入、
师:大家刚刚的表演真精彩。今天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这里有硬纸板,牛皮纸,布料,大家想想看能做成什么打击乐器呢?
生:可以用纸和布做成鼓面?? 师:请同学们用准备的材料动手制作。 (学生做,教师指导)
师:请同学们敲击一下自己的作品,听听声音怎样。 学生敲击小鼓,检查效果。
(教学意图:通过有趣的手工制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3、出示节奏:2/4
(1)X X X — ‖ (2) O X O X O X X‖ (3)X X X X X X‖ (4) X X X X X X X‖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乐器打击以上4条节奏。分组敲一敲,比比哪组敲的好。
(生练习敲击以上4条节奏。)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条最合适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小组讨论选出合适的节奏。)
展示:分小组表演。
(教学意图:用学生亲手制作的乐器来为歌曲伴奏,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小结下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制作打击乐器小鼓,并用它为歌曲《我的家乡在日喀则》伴奏,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材料,同学们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更多的乐器,希望同学们课后积极尝试。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京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对国粹京剧艺术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并初步了解竹笛的有关知识及该乐器的音乐表现力
2.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小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听赏戏剧音乐的习惯,感受乐曲的情绪、了解民族吹管乐器——竹笛 (四)教(学)具准备 录音机、钢琴、课本 (五)教学过程 1、引情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京剧?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简单介绍京剧,及伴奏中的两种乐器:曲笛、京胡)
(2)介绍《京调》
师 :乐曲是顾冠仁于1960年根据京剧西皮原板和西皮流水音调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采用清脆明亮的竹笛领奏,模拟人们熟悉的京剧唱腔,配以轻快流畅的伴奏音型,构思别具一格,表现了一种欢快喜悦、生动活泼的情趣。
第五课:《五月的夜晚》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饱满优美的声音唱《五月的夜晚》。
2、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音高的能力,并能在听音乐的同时画出旋律线。
3、认识民族吹管乐器——笙,感受它的音色,通过音乐中典型的节奏,想象《草原巡逻兵》的形象。
4、八孔竖笛 学习高音的演奏,掌握正确的开闭高音孔方法,能熟练地奏出mi' fa' sol' 三个音及带有这些音的乐曲。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