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年度报告)贡江下游集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建议书
图3-2 卫星遥感影像图
3.1.3 河流水系
1、河流
区内河流属赣江水系,总长度1283公里,密度为0.44公里/平方公里,水域约10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73%。流域面积(含境外)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3条,其中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
有贡水、梅江、小溪河(见水系图3-3)。
图3-3 水系分布图
贡水:古称湖水,发源福建长汀和江西于都横江镇,由东向西流经于都、瑞金、会昌等县市,在绵、湘两江汇合处始称贡水,于赣州市与章水汇成赣江。县域内流域面积500平方公里。
梅江:古称汉水,发源于宜黄,乐安与宁都交界的王坡嶂南麓,
县内流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主河县域内长度57公里,至贡江镇的龙舌咀注入贡水。
小溪河:也称新陂河,源于安远县老村耙泥嶂,县内流域面积621.2平方公里,主河长63.8公里,县境内河长60.2公里,至罗江乡白田村于左岸注入贡水。
2、水库
保护区内有仓前水库、上蕉水库、西冈水库、安下水库四座,总库容1771.75万立方米。 3.1.4 气候特征
于都县属中亚热带季节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等特点。
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19.7℃,最高日(七月)平均气温29. 7℃,最低月平均气温(一月)8.2℃,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4.5℃。年平均降雨量1507.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309.9毫米(1975年);年最小降雨量915.7毫米(1971年)。年降雨量中春季约占19.6%;夏季占47.4%;秋季占21.6%;冬季占11.4%。雨量分布不匀,旱雨季节分明。 3.1.5 土壤与植被
1、土壤
于都地处亚热带南部,属常绿阔叶林生物气候带,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受地形、母质和人为活动等成土因素的影响,形成丰富多样的土壤类型。经土壤普查,保护区内土壤有水稻土、草甸土、红壤、石
灰(岩)土、紫色土、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等7个土类。
2、植被
由于受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全县森林植被分布不均匀,水平分布不明显,呈垂直分布。其分布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低海拔(600米以下)多为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毛竹林,中海拔(600~900)米之间)为针阔叶混交林,高海拔(900米以上)为低山灌丛草地。
3.2 社会经济概况
3.2.1 行政区划、人口
于都春秋先后属楚,吴秦属九江郡。建县始于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以境内有雩山而得名雩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共赣南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驻地。新中国成立后迭属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赣州地区,赣州市。1957年改称于都。于都县贡江下游集镇包括贡江镇、祁禄山镇、小溪乡、禾丰镇、利村乡、罗江乡、罗坳镇、梓山镇八个乡镇,如下表3-1所示。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