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1 8:40:07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了解)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了解)

第三节 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掌握)

(一)中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 (二)北洋政府的劳动立法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五)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掌握)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立法 (三)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立法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掌握)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 (二)国际劳工组织机构

三、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原则与内容(掌握)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原则 (二)国际劳动法的形式与内容

思考题:

1、哪些社会因素决定了劳动法的产生?

2、从历史发展来看,劳动法的发展规律是什么?为什么? 3、劳动法产生初期有什么特点及局限?为什么?

4、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有什么影响?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何不同的体现?

第三章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讲述了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是劳动法价值与具体制度间的桥梁。学习本章要掌握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各项基本原则的概念及其具体内容。

5

重点和难点:确定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学时:本章所有内容由学生自学,教师视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一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掌握)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与依据(了解)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作用(了解)

第二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一、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二、贯彻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三、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四、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掌握)

第三节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不同观点(了解)

思考题:

1、应当确立哪些原则作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为什么? 2、劳动法各具体基本原则各有哪些内容? 3、劳动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4、劳动法基本原则有哪些重要作用?

第四章 劳动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围绕劳动法律关系这一劳动法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而展开。学习本章要掌握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及主体资格、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特征,劳资双方的基本劳动权利和基本劳动义务、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和种类,各类劳动法律事实与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之间的关系。应学会运用本章的基本原理分析具体劳动法实例。

重点和难点: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劳资双方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和各类劳动法律事实与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之间的关系。

学时:共1学时。

第一节 劳动法律关系概述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掌握)

(一)概念: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劳动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而形成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关系。

6

(二)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经劳动法调整的结果,劳动法律关系必须反映现实劳动关系的内容。

区别:劳动关系属于经济范畴,而劳动法律则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思想意志关系;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的产生前提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则是劳动法律规范。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掌握)

(一)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表现为一定的劳动行为和财物 三、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了解)

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劳动者(掌握,并能在实例中运用) (一)劳动者的法律含义

(二)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概念

法律赋予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所基于的两个条件: 1、达到法定年龄。 2、具有劳动能力。

(三)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1、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统一的:同时产生,同时消灭。

2、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具有不可分割性,只能依法由本人实施,不能由他人代替。 3、公民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运用要受到劳动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差别的限制. 4、公民在运用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实现劳动权利时,已经参加了某一种劳动法律关系,一般就没有条件再参加另一种劳动法律关系。

二、用人单位(了解) (一)用人单位的概念和种类

(二)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概念 (三)用人单位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的特点

第三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一、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的含义(了解) (一)一般权利义务的含义 (二)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的含义 二、劳动者的劳动基本权利(掌握)

7

(一)劳动权 (二)劳动报酬权 (三)劳动保护权

(四)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五)生活保障权 (六)合法权益保护权 三、用人单位用人权(掌握) (一)招收录用职工权 (二)合理组织调配权 (三)劳动报酬分配权 (四)劳动奖惩权 (五)辞退职工权

第四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一、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了解)

二、有关劳动法律关系客体的几种不同观点(了解) (一)劳动力客体说

(二)基本客体与辅助客体说

第五节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概念(了解) 二、劳动法律事实及其种类(掌握) (一)劳动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劳动法律事实的种类

三、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条件(掌握) (一)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 (二)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变更的法律事实 (三)引起劳动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实

思考题:

1、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2、劳动法规制的劳动者应满足哪些主体资格要求?已退休但仍在工作的自然人是否是劳动者? 3、自然人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相比,有哪些特殊之处?为什么会有这些特殊之处?

4、劳资双方各有哪些基本劳动权利和基本劳动义务?

5、请举例说明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各有哪些?

8

搜索更多关于: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大纲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了解) (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了解) 第三节 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一、旧中国的劳动立法(掌握) (一)中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动立法的斗争 (二)北洋政府的劳动立法 (三)广州、武汉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劳动立法 (五)革命根据地的劳动立法 二、新中国的劳动立法(掌握) (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劳动立法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劳动立法 (三)我国劳动立法的低谷时期 (四)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立法 第四节 国际劳动立法 一、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二、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掌握) (一)国际劳工组织的产生 (二)国际劳工组织机构 三、国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