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答案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导学案
制作人:黄尊芳 审核人:关在龙 房强 韩晶
教学目标:1、掌握困、古、敏、言、荡、绞、贤、色、就、正、贰、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并积累成语:六
言六蔽、不迁怒、不贰过、等。 能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2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知识与能力: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孔子关于“学”的理念倾向,领悟其现实意义,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预习案
一、【文题解读】 1 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愚蠢”。 这句话说明孔子是十分重视学习的。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去《文王操》也。
说的是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一连学了十天,也没增学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乐曲了,但还没有熟练地掌握弹琴的技法。”过了些时候,师襄子又说:“你已熟习弹琴的技法了,可以学些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的感意蕴,可以学些新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一个人。”过了些时候,孔子肃穆沉静,深思着什么,接着又心旷神怡,显出志向远大的样子。说:“我体会出作曲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的肤色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而深邃,好像一个统治四方侯的王者,除了周文王又有谁能够如此呢!”师襄子恭敬地离开位给孔子拜了两拜,说:“我老师原来说过,这是《文王操》呀”孔子能够领会的超过他的老师,这固然是孔子天性聪慧,但也说明他学的用心。
2.请列举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
答: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水至清而无鱼,人至察而无徒;3.吾日三省吾身;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6.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3.给下列生字正音 葸( xǐ ) 悌( tì ) 笃( dǔ ) 贰(èr )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 好知不好学(“知”通“智”)
今也则亡(“亡”通“无” ) 出则弟(“弟”通“悌” )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①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 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
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④不贰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 ⑩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连词,表并列 ⑤民斯为下矣:是 ⑾不如丘之好学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古之学者为己: 为了 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⑦勇而无礼则乱:转折连词,却 ⒀君子笃于亲: 对 ⑧鲤趋而过庭:修饰连词 ⒁ 敏于事而慎于言:在 ⑨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a生而知之者,上也 (判断句) b君子笃于亲(介宾短语后置句) c(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断句)
d陈亢问于伯鱼日 (介宾短语后置句) e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 7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通过学习而知道的是次一等;困惑不通然后学习的是再次一等;困惑不通而又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了。”
2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我告诉你。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容易受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放荡;喜好诚实却不喜欢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贼害了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说话尖刻;喜好勇敢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叛乱;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轻率狂妄。”
3、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
孔子说:“只是注意态度恭敬而不知礼,就会有劳倦的弊病;只是谨慎而不知礼,就会有畏惧的弊病;只是敢作敢为而不知礼,就会有闹出乱子的弊病;只是直率而不知礼,就会有尖刻的弊病。君子对待自己的亲族如果厚道,那百姓就会因此而按仁德要求自己;君子如果不遗弃旧时相好的人,寻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刻薄了。”
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子夏说:“尊崇贤人而不重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侍奉君主,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可信。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服,做事勤快,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孔子回答说:“有个名叫颜回的喜欢学问,他不迁怒于人,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不幸他短命死了,现在没有这样的人了,再也没有听到过有喜欢学问的人了。”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8、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孔子说:“为人子弟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说话要有信用,广泛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以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等有关礼乐的著作。”
学习案
一展示学习成果(见预习案) 二品读鉴赏,解决问题
(一)孔子认为人为什么应该学习呢?
原因一:缩小智力差异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原因二:充实自我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述而》)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冶长》) 原因三:学可去蔽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学习目的:(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
(二)明确何为“好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论语?雍也》)
“有颜回好学者,不迁怒,不贰过??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
明确:好学之人,就应该不受限于外界环境,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勤做事慎言语,并随时靠近有道德的人来弥补不足。做到这些,才能像颜回一样,不随便迁怒于他人,做事不犯同样的错误,成为真正的好学之人。
(三)学习什么?
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 (1 道德修养(修身)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明确:孔老夫子告诉我们,学习,首先要学习做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之人。这些修养,将体现在你平时的一言一行中,躬身实践,方为检验的标准!以修养养性为根本,而后有余力来学习礼乐规范和文化知识。
(2)学礼,以礼规范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陈亢(gāng)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明确:一个人的品质是要通过努力学习去完善的, 如果不加强学习,不善于运用,即使你有仁,智,信,直,勇,刚这样的美德,也照样会出现大的弊病。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施行德行,适时适度,方为真君子!而它的衡量标准就是礼。礼是各种执政行事的准则,同时也是个体为人做事的尺度,否则就会疲劳、伤人、懦弱、动乱。
换句话说,我们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还要注重以礼来规范,这样,才能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 所以说,“修身”和“学礼”,两者是不可分的。“修身”应有“礼”的规范,而“学礼”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修身”。
二、拓展延伸
从学习中,我们总结出,孔子所侧重的学习,在于“修身”与“学礼”。这个跟我们现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区别。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单纯的修身养性,学礼治国,显然不够合适。于是,我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成就高科技生活。那么,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否已经不受用了呢?
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社会中,学习先进的技能和培养良好的品德,孰轻孰重?哪一个更能使你成就幸福生活?
提示:
(先进的知识技能与良好的道德品质之间关系就是成才与做人之间的关系。)
(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
21世纪的学习观
学会做人、学习学习、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 学会学习是成才之要, 学会生存是立足之策。
三、评价自我,总结收获
围绕孔子所谓的“好学”这一话题,评价自己是否算得上“好学”?用简洁的语言总结自己这节课最大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继续延伸
阅读《史记?孔子世家》,以《我心目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练案(自主练习)
一、检测反馈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C.学而知之者,次也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民斯为下矣 B.不如丘之好学也 古之学者为已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
C.勇而无礼则乱 D.君子笃于亲 鲤趋而过庭 敏于事而慎于言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困:窘迫,受窘 B.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笃:笃厚 C.贤贤易色 贤:尊重,崇尚 D.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迅速,敏捷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恭而无礼则劳 B.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二、拓展提高题
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为政以德》)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答: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