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经济学重点

区域经济学重点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7:23:30

区域经济学重点

一、简述经济区域的内涵与特点 答:(一)经济区域的内涵:经济区域是指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二)经济区域的特点

1.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范畴,泛指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载体;

2.经济区域应具有必要的地域构成要素,是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经济上较为完整的地区;

3.经济区域是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赋予了相当权益的经济共同体;

4.经济区域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通常按同质性方法和集聚性方法把区域分为同质区和极化区以及基于两者的规划区。 二、简述经济区域的构成要素 答:(一)经济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要素在特定区域空间上不断运动聚集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能量的点,一般表现为各级各类城市。

(二)经济腹地:载负着具有内在联系的经济运动,且这些经济运动具有共同指向、共同经济中心的地域范围。

(三)经济网络:经济区域中维系经济中心和经济腹地的联系渠道。 三、简述经济中心的含义 答:(一)经济中心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要素在特定区域空间上不断运动聚集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能量的点,一般表现为各级各类城市。 (二)经济中心的意义和作用

1.经济中心的意义:经济中心是经济区域区别于自然区和行政区的重要标志。 2.经济中心的作用:集聚作用与扩散作用。 (三)经济中心的空间特征 1.经济中心具有层次性

(1)不同层次的区域有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 (2)同一个城市可以有不同层次的中心地位;

(3)特定范围形成不同等级的中心,构成规模等级体系。 2.经济中心具有选择性

(1)经济中心必须凝聚相当的经济能量,而且这种能量凝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行政命令的结果;

(2)在我国,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常常重叠,这是一种特有的现象。 3.经济中心不是地理中心或几何中心 四、什么是同质区与极化区? 答:(一)同质区的概念:同质区是指根据区内某些重要因素的一致性和相似性进行划分的区域。它反映的是区域的均质平面状态,不探究区内的结构、差异和联系。

(二)极化区的概念:极化区是指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在空间组织上具有内聚力,从而在空间结构上是由若干在功能上联系密切的异质部分组成的区域。划分依据是组成极化区各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程度,强调区域内事物的相互联系性和内聚力,反映的是一种结构。

五、简述古典区位论包括的内容、主要结论和重要贡献 答:(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1.农业区位论的内容: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

特性,而且依赖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2.农业区位论的主要结论:6个同心圆构成的农业圈层布局模型 3.农业区位论的重要贡献

(1)第一次引入空间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最早注意到运输费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开创了经济空间分析的领域;

(2)方法的创新(抽象的孤立法,以自己完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计算论证)。 (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1.工业区位论的内容:把区位研究从农业拓展到工业,运用“区位三角形”研究了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此条件下加入工资成本和集聚因素进一步研究工业区位的变化。 2.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结论

(1)如把工厂迁到工资较低的区位,只有运输成本的追加小于工资成本的节约才能带来有利的效果;

(2)要素和活动的集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工厂迁入集聚地也有可能增加运费。运用等运费曲线仍可找到所增加的运费和聚集所节约的成本之间恰好相等的临界运费线,使企业获得优势区位。

3.工业区位论的重要贡献

(1)第一次提出了“区位因素”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 (2)第一次提出了“原材料系数”的概念;

(3)第一次提出了“等运费线”的概念并进行了分析; (4)提出了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 (三)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1.中心地理论的内容:市场竞争的结果使中心地的腹地演变成了六边形,并在一个区域中形成功能和大小各异的城市等级体系,不同等级城市的数量与其城市规模大小成反比(城市“等级—规模”学说)。

2.中心地理论的主要结论:有效地组织生产流通,必须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构成空间市场结构。优越的空间市场结构对企业区位选择和产业配置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中心地理论的重要贡献

(1)对人文地理学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2)综合运用经验归纳和理论演绎的方法,是演绎法的经典之作; (3)为世界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提供了方法论依据和原则。 (四)勒施的市场区位论

1.市场区位论的内容:把企业的生产区位与市场结合起来,把生产与消费放在市场区位中去进行研究。

2.市场区位论的主要结论

(1)企业的区位优势不仅受其它经济单位的影响,而且受消费者和供应者的影响; (2)市场网是相互重叠的“蜂巢”网体系。 3.市场区位论的重要贡献

(1)第一次突破了个别因素的静态局部均衡研究,建立了多因素变动分析的动态区位模式;

(2)在分别探讨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及城市区位的基础上建立了一般的区位理论,集古典区位论之大成;

(3)较为完整地表述了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运动的规律性——经济空间秩序。

六、什么是区域经济增长?

答: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区域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增加,即在提高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区域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七、简述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一)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别

1.区域经济增长代表量的扩大,区域经济发展代表在量扩大的基础上质的改善;

2.区域经济增长代表产出、规模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代表结构优化、体制改善和更高的效益;

3.区域经济增长以物为中心,强调商品、资本和财富,区域经济发展以人为中心,强调公平、自尊、自主、稳定和协调;

4.区域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带来区域经济发展,如“恶增长”及“无发展的增长”。

(二)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系

1.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增长,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2.区域经济增长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后者为前者提供保证。 八、简述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答:(一)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物质基础)

1.地理位置;

2.气候、土地、水资源; 3.矿产资源。 (二)历史基础

(三)人口数量与素质 (四)资金条件 (五)制度保证 1.区域文化; 2.区域发展政策; 3.管理方法。

(六)区域外部要素 1.国家宏观管理; 2.中央区域政策; 3.区际联系。

九、简述区域成长的阶段 答:(一)起步阶段(工业化准备阶段)

1.区内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开始活跃,区域自主权得到尊重; 2.出现乡村工业、商业与运输业,区域性中心城镇开始繁荣; 3.城乡二元结构反差强烈,收入差距扩大。

(二)起飞阶段(工业化初期及其后的持续成长阶段) 1.开始跨入工业化的门槛; 2.新兴工业迅速发展;

3.人口和经济向城市集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区域经济和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成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 1.经济稳定增长; 2.产业结构高级化; 3.城乡发展协调;

4.工业反哺农业。

(四)提升阶段(后工业化时期的新成长阶段) 1.传统的工业经济被新经济代替;

2.区域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日益受到重视;

3.区域产业布局和城乡结构出现了新的格局,即生产的分散化趋势。 十、简述区域衰退的类型 答:(一)区位性衰退:由于运输地理位置和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导致原有区位优势的消失而引起的区域经济衰退;

(二)资源性衰退:由于资源型主导产业所依赖的资源枯竭或丧失比较优势而引起的区域经济衰退;

(三)结构性衰退: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而引起的区域经济衰退;

(四)消聚性衰退:随着集聚规模的增长,集聚不经济最终将超过集聚经济,集聚作用也将被消聚作用所代替,加之一些国家政府为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实行工业分散化的地区政策,从而促使产业和经济活动由集中走向分散,导致一些集聚过度的地区从繁荣走向衰退或相对衰退。

十一、简述区位商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答:(一)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某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二)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区位商=(区域某产业产值/区域工业总产值)/(全国该产业产值/全国工业总产值)。

十二、区域产业按功能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一)区域主导产业:区域内承担全国地域分工的专门化生产部门,是区域经济的支柱与核心;

(二)区域辅助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并服务于主导产业的协作配套产业。

1.前向联系产业; 2.后向联系产业; 3.侧向联系产业; 4.下向联系产业。

(三)区域基础结构:为区域内的生产发展和生活供应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设施、机构的总体。

1.生产性基础结构; 2.生活性基础结构; 3.社会性基础结构。

十三、简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 答:(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

1.产业结构合理化(协调化与高级化);

2.产业结构生态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配置的措施 1.优先发展区域主导产业;

2.配套发展区域关联产业,特别是前向联系产业,尽可能延伸产业链; 3.积极发展需要就地平衡的基础产业,特别是“瓶颈产业”,克服其对区域经济的制约作用;

4.扶植潜导产业,保证区域经济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 十四、简述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含义与类型

搜索更多关于: 区域经济学重点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学重点 一、简述经济区域的内涵与特点 答:(一)经济区域的内涵:经济区域是指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二)经济区域的特点 1.经济区域是一个空间范畴,泛指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载体; 2.经济区域应具有必要的地域构成要素,是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定职能、经济上较为完整的地区; 3.经济区域是一个主权国家疆域内,赋予了相当权益的经济共同体; 4.经济区域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通常按同质性方法和集聚性方法把区域分为同质区和极化区以及基于两者的规划区。 二、简述经济区域的构成要素 答:(一)经济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要素在特定区域空间上不断运动聚集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能量的点,一般表现为各级各类城市。 (二)经济腹地: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