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
1.观潮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 教师:同学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游客都会聚集到浙江省海宁市的盐官镇,你们知道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游客吗?(因为这里有钱塘江大潮。)
2. 教师播放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课件,并指生说一说对钱塘江大潮的初步印象和理解。
3. 引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潮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将学习后不会的标记出来。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纠正学生发音,讲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1)读准字音
笼罩 人声鼎沸 屹立 薄雾 昂首东望 沸腾 依旧 横贯 山崩地裂 恢复 观潮 称为 盐官镇 蒙蒙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横贯江面:横着通过江面。
山崩地裂: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声音极大或变化剧烈。 人声鼎沸:人群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喧闹。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3)易错字形写法 “昂”左下方没有一撇 “罩”强调上面四的写法 “鼎”上面是一个目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 教师:刚刚,给同学们纠正了生字、生词的读法,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吧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 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潮来前:1.2自然段 潮来时:3.4自然段 潮来后:5自然段
3. 同桌交流,说说各段大致都讲了什么。
本文介绍了一次观潮盛况,作者生动的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色,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四、课堂小测试 五、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听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潮来前
观潮 潮来时 时间顺序
潮来后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导入 二、品读感悟
(一)“潮来前”,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这一段有一个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天下奇观
(2)教师:大家想一想“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同坐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观潮”:看
“天下奇观”:景象、景观,这里指潮来时的景象。 2.让学生了解“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人们的心情:
(1)自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现观潮人们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表现景象的句子。
(2)说一会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小组内讨论回答) ①“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萌萌的薄雾”(潮前将面上很平静)
②“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观潮人的心情急切) (二)“潮来时”,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由远及近
2. 那些地方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找到句子后与同伴交流一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品读情况。 3. 学生汇报自己的品读情况,全班交流。
轰隆隆的响声、闷雷滚滚、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4.与同学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 (三)“潮来后”,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朗读第五自然段,谈谈你的感受。
(四)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谈一
谈自己的想法。 三、课堂练习
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四、作业
1.按一定顺序描写一个景物或景观。 2.预习第二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设计:
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闷雷滚滚
观潮 潮来时 一条白线 天下 浩浩荡荡 奇观 山崩地裂
潮来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