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文本
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及电力器材、烟草及医药、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加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等单项信息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及生产,在大中型企业逐步推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这些项目实施,推进小河至孟关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建设,使南部工业区向孟关方向延伸。
在金竹片区,土地利用模式主要是以发展生态型工业为主,依托省农科院的技术优势,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方针,抓好金竹片区路网、金竹污水收集系统,引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环境可承载的生态型工业,重点发展发展高科技产业,如以机电加工和出口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将金筑工业园建设成为集工业制造、生活居住、贸易经营、商业服务、社区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按国际规范运作的高水准的综合性开发区。
③生态型第三产业区
这一区域包括沿花溪大道的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销售为主的市场走廊带和依托二戈寨物流园区沿西南环线建设物流配送带。
这一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为以专业市场、物流为主的工业用地,主要依托交通地理区位优势,重点发展专业性的市场走廊带和物流配送带,具体为:沿花溪大道,在现有汽车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贸易市场等的基础上,重点花溪大道工程机械和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力争尽快形成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全省的专业大市场;依托二戈寨物流园区,借助贵阳南站和西南环线的交通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西南环线物流带,形成以货柜运输、商品配送和物流代理为主的第三方物流,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发挥物流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引进、扶持和培育一批大型化、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加快现代物流技术的普及,努力实现物流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把物流业培育成为小河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本区域在进行土地利用的同时应充分做好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同时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社会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
20
④阿哈水库水源生态涵养区
本区域为小河区所处的阿哈湖水源保护区一、二级规划区域。1982年啊哈水库被确定为贵阳市引用水水源,负责向南郊水厂河河滨水厂供水。按照规划,小河区金竹片区金山村、竹林村、烂泥村属于一、二级级水源保护区,是影响阿哈水库水质的前沿敏感地区。该区域地形切割度和地面坡度较大,水库周围土质稍厚的低坡山丘地和部分垦荒地、山坡地种植玉米等植物,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是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地区,对啊哈湖的水库安全构成威胁。同时,这三个行政村共有20个自然村寨,人口11200余人,这些农村居民点分散,基础设施薄弱,无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和污水处理系统,居民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和部分工厂废水未经任何处理通过烂泥沟河直接进入阿哈水库,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固体废弃物)乱扔、乱堆现象严重,滋生蚊蝇、散发臭气,对湖区的水环境、空气、土壤极易造成污染。
这一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为以生态涵养为主的农用地,包括林地、原地、草地,在这一区域内禁止湖内游泳、清洗、养鱼、垂钓、游船等可能破坏生态的活动,保护原有林区,建立环库封闭林带,开展湖滨带的生态建设和阿哈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人工湿地净化系统,重点抓好环阿哈湖的生态屏障建设,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⑤城市生态型农业区
本区域包括金山村、竹林村、丰报云村所涵盖的耕地、农村居民点范围,这些区域目前存在着耕地破碎,坡度大,农村居民居住分散,村镇规划滞后等问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对周边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金山村、竹林村地区,由于历史、自然和经济原因,没有村镇规划的引导与控制,农村居民点建设处于蔓延状态,导致库区环境较差,村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目前没有得到有效的收集处理,各种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阿哈湖,直接影响到阿哈湖饮用水水质安全。虽然小河区对这些地区已经做了相关的村镇规划、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但是由于其它原因一直未能付诸实施。
要改变这一区域的土地利用模式,必须在承认已有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运用政策、法律、工程技术等措施,合理引导和控制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
21
减轻对湖区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此,小河区做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以发展城市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途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既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又提高了农民的收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需要加强耕地整理力度和农村居民点的规划整理力度。通过耕地整理,一方面增加耕地肥力,提高耕地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减轻水土流失和因为使用肥料可能对湖区水体造成的污染;结合新农村建设,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强农村居民点的统一规划和整理力度,加强生活污水收集系统、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的观光旅游,建设生态村寨,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章 基本农田保护(调整和划定)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均耕地较少,耕地质量较差,耕地后备资源匮乏,保证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十五”期间,全区由于生态退耕和灾毁等原因减少了大量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因此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必须切实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按照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在全区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这对保障全区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划定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要求
要在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经批准调整划定后,要向社会进行公示,加强社会对基本农田保护的监督。
(二)调整规划为一般农田的基本农田范围
下列耕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属可调整基本农田的范围: 1、坡度大于25°的坡旱地; 2、坡度大于35°的耕地;
3、15°-25°生态脆弱地区易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不宜耕种的耕地;
22
4、国家批准的需退耕还林的耕地。
(三)可调整规划为建设预留地的基本农田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型,符合下列条件的基本农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可调整规划为建设预留地:
1、对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在规划建设预留地时应尽量避免占用优质、平缓的基本农田,可选择产量较低、坡度大于15°、中度以上石漠化的基本农田调整规划为建设预留地。
2、在原有线路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交通项目,可将项目需占用的基本农田调整规划为建设预留地。
3、对新建的线状交通项目,进行选址时,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因项目选线确实无法避让的基本农田可调整规划为建设预留地。
4、对大、中型水利设施项目,项目选址无法避让的基本农田可调整规划为建设预留地。
5、对在城镇规划范围内的基本农田可调整规划为建设预留地。 (四)必须划定为基本农田的范围
1、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各名、优、特、稀、新农产品基地。
2、生产条件好、集中连片的高产、稳产田土和有良好的水利保持设施的耕地,设施农业用地,以及正在改造或已列入改造规划的中、低产田。
3、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蔬菜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农业科研、教学和农技推广部门的试验田。
4、集中连片万亩以上耕地大坝。
二、基本农田划定的要求
(一)正确处理规划修编中基本农田保护与保障发展用地的矛盾 基本农田调整划定中严禁“划远不划近,划劣不划优”,避免将质量较好,集中连片、坡度平缓、需要保护的耕地规划为建设预留地,对因建设占用而补充划定的基本农田,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占优补劣。
(二)建设占用基本农田需进行补充划定
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不可避免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按
2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